交接班制度和护理操作规范来执行每一项护理措施;有的因碍于情面,发现问题不当面指出,如补液不通畅、留置管固定不牢固等。
3 护理管理对策
3.1 加强质量安全、道德规范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提高自身职业素质
①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点,提高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通过实例、查房、讲座和质量控制会议,提高护士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从典型事例中汲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②加强工作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教育,尤其重视对年轻护士的教育,保持慎独精神,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以安全第一为重点,本着对患者负责、对医院负责、对自己负责的工作态度,做好各项工作。③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使护士在行医过程中学法、懂法、用法。重视护理文件的真实记录,学会用循证护理进行交接,在工作中用直接证据证明自己的工作。④加强“三基”和专科护理培训,掌握本科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使用方法和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防止因理论知识不扎实、业务不熟悉、技术操作不过硬而导致的差错事故。
3.2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中国医院协会于2009年2月发布的《2009年患者安全目标》,将“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纳为患者安全目标之一[1]。要达到这一安全目标,必须以严格执行查对交接班制度、护理安全制度等核心制度为基础和关键。做好手术患者的身份识别,如“三查八对”、腕带标识等,做好手术安全核查和交接工作。同时做好急救药品器材的交接、急救措施的执行与交接、应注意事项的交接;各项交接内容要有交班与接班者签名,落实责任,严防因交接不严、环节疏忽而发生差错、错失抢救时机。
3.3 规范细化手术患者交接流程
流程必须科学化、规范化和人性化,包括交接用语、交接内容、交接顺序细化到每个环节、每个步骤。规定交接的时限,规范交接的流程,建立交接核查签名制度,抓好手术患者身份、手术日期和时间、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前患者皮肤手术情况等,携带药品和术中特殊用物种类与数量、必要的医疗文件资料、患者携带物品情况等的交接工作,确保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不发生错误。
3.4 完善手术患者交接护理记录
护理记录是处理护理纠纷的重要举证依据。保证护理记录的原始性、科学性、完整性是防范护理纠纷的要素[2]。我们使用 “住院手术患者交接记录”,详细记录择期住院患者手术前后的相关情况及携带物品情况。病区护士、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手术医师必须认真填写。在接送手术患者的多环节中职责与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环环把关,多次核对,记录详实,较为有效地避免手术患者交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护士与患者、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或ICU护士之间的矛盾和疏漏,成为护理纠纷和投诉时重要的举证倒置依据。
3.5 健全护理安全质控网络,实施全程质量控制
质控小组每日巡查、抽查手术患者的交接情况,每周进行质量查房,做好考核与质控。通过对患者的评估,倾听病区与手术室医护人员对患者交接流程与医护效果的反映。掌握患者对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和效果的评价,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与问题,尽快予以指导与纠正,提高护理质控尤其是手术患者交接过程的质控效果。
4 小结
手术患者的不安全因素,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应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做好手术患者交接核查等应对护理措施才能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患者手术前后的交接时间虽然很短,但仍然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和危险因素,对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安危。认真遵守交接流程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关键,而交接流程的安全、规范是医院护理安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病区护士、手术室护士要始终关心患者,严格执行交接流程规范和相关规章制度,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达到持续维持患者手术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医院协会.2009年度患者安全目标[S].北京:中国医院协会,2009.
[2]闫淑珍,侯颖.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防范护理纠纷[J].护理研究,2004,18(12B):2236.
仁和医学论文网专业提供代写代发医学论文服务,并提供大量论文资料,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