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0.05),干预后,在主管感觉方面评分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在PSQI评分上,研究组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
2.3 两组干预前后血压评定结果比较 见表3。表3 干预前后血压情况对比 表3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两组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3 讨论
3.1 高血压病人存在一定程度的情绪障碍和睡眠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 有学者报道[3],不良的情绪可引起大脑皮层兴奋,促使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以至于全身小动脉出现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而处于兴奋状态和良好的情绪时,神经抑制解除,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现代医学亦证明[4],一切悲观、烦恼、焦虑等不良刺激及精神紧张和疲劳,可使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管中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增加,可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甚至脑血管破裂出血。而且,国内一些文献相继报道[5~8],睡眠障碍是高血压患者面临的一个重要临床问题,严重者常需药物治疗,高血压影响睡眠,睡眠又直接影响血压。高血压在给病人带来生理上不适的同时,又给病人带来了心理上的不适。如不及时消除,将给病人的康复带来不利影响。
3.2 认知行为心理治疗能够改善高血压病人的生理、心理不适,有利于病人康复 认知行为理论认为[9], 认知过程是情绪和行为的决定因素,情绪和行为的产生依赖于个体对环境情况的评价,能扰乱病人精神的东西,主要是病人对事件的认知、判断和评价,一个人在行为表现上的缺陷是由于其认知上的缺陷引起的,一旦认知上的缺陷得到改变和矫正,不良情绪和行为也会相应的好转。采取心理干预,不仅可以帮助病人分析病因,消除疑虑、提高信心,而且帮助病人增强心理应对能力,从而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恶劣心境[10]。有学者认为[11],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学会控制情绪反应的模式,改变脑的功能,效果不亚于药物治疗。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12]。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有关知识的教育,使病人在认知、情绪和态度等方面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和谐。音乐疗法是指利用音乐的非语言的审美体验和演奏音乐的活动来达到心理调节目的的治疗技术。音乐疗法不依赖任何药物,而利用人与音乐的特殊关系来改善人的健康状态,因此是一种非常合理的“自然疗法”[13]。近年来,音乐疗法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被广大的医护工作者所认可和广泛应用。音乐有稳定病人情绪的作用,优雅、动听的旋律,通过听觉产生美感,会使人产生安宁、愉悦的心情,减轻焦虑、缓解疼痛,从而保持一个较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14],同时音乐可提高垂体脑啡呔的浓度,有抑制疼痛作用。因此音乐心理治疗在解除病人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方面有积极的作用。本文研究结果表1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SAS、SD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两组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研究组经过心理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好转(P<0.01),而对照组不明显(P>0.05)。结果说明,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对缓解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是有效的。本文研究结果表2显示,干预前,两组病人在睡眠主观感受以及PSQI睡眠指数评定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两组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干预后比较,在主观感觉上评估,研究组好的状态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而一般感觉和差的感觉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在PSQI评定中,研究组PSQI评分值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果说明,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对改善病人的睡眠质量是有效的。本文研究结果表3显示,干预前,两组病人在血压值评定上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组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研究组经过心理干预后,血压明显降低,而对照组改变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结果说明,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对降低病人的血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综上所述,认知行为心理干预能够消除高血压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睡眠质量,降低血压,对减轻疾病对病人的伤害,促进身心康复有积极的作用。当然,由于病例较少,观察时间较短,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我们将继续加强观察,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王西林,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94-195;235-236.
2 刘贤臣,唐茂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中华精神杂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