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介绍15例肾母细胞瘤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术前进行积极营养支持和患儿家长的心理支持,术后加强引流管的管理和疼痛护理。结果 15例患儿术后无感染,伤口Ⅰ期愈合出院,未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 根据小儿肾母细胞瘤的特点,并进行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对取得良好的救治效果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围手术期护理
肾母细胞瘤是小儿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小儿所有实体肿瘤的80%[1]。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大多是在无意中发现患儿腹部有肿块而就诊,一般是母亲给小儿洗澡或穿衣时,或医务人员因其他原因给小儿做全身检查而发现腹部有包块存在,若肿瘤压迫膈肌则引起气促、食欲不振、消瘦、烦燥不安,发热、高血压等[1]。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肾母细胞瘤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最大9岁,最小5个月。15例全部进行手术及术后化疗,通过精心的治疗及护理,2年存活率为80%。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营养支持
由于恶性肿瘤的消耗,患儿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导致患儿消瘦、贫血。因此患儿治疗期间营养治疗很重要。协助并指导患儿的家属给患儿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如肉末、蒸鸡蛋、香蕉、苹果泥、牛奶等,烹调做到色香味俱全,改善就餐环境,促进小儿的食欲。每日了解小儿进食的情况及监测小儿的体重,进食少时及时补充静脉营养,满足生理需要量,遵医嘱输入小儿氨基酸、葡萄糖、中长链脂肪乳,增强患儿抵抗力。
2.1.2 家属及患儿的心理支持
患儿年龄小,病情严重,父母焦虑,心理压力很大。患儿父母心身健康,积极应对,给患儿很好的心理支持,配合治疗,对患儿恢复健康有益。如患儿父母消极应对,不仅影响其本人的心身健康,而且还会加重患儿的心理负担从而影响治疗效果[2]。我们在护理中对家长给予同情、理解和安慰,并详细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方案,了解患儿父母的焦虑,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有效地缓解焦虑,使之对手术有正确的认识,树立共同战胜疾病的信心。护士以亲切和蔼的态度接近抚摸患儿,经常拥抱患儿,取得感情交流,消除戒备心理。条件允许的给患儿布置温馨、活泼的病房环境。
2.1.3 术前准备
术前除了一般泌尿外科常规准备外,组织病例讨论,充分了解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心肺、营养状况及对侧肾脏的功能。认真做好术前及术后评估,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
2.2 麻醉期的护理
2.2.1 麻醉前的准备
1999年美国麻醉学会[3](SAS)公布术前禁食时间:流质2h,母乳4h,动物乳制品6h,婴幼儿配方饮食6h,半流6h,固体食品8h。让患儿在父母陪伴下进入麻醉诱导室,根据患儿的个性化需求,室内准备好孩子喜欢的玩具、动画片,父母像平时一样陪护患儿,给患儿讲故事,护士陪患儿玩玩具或观看动画片,让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以消除紧张的心理[4]。
2.2.2 体温过低的预防及护理
巡回护士控制手术室的温度在24~25℃,湿度50%~60%。对四肢循环差的小儿用专制的棉套包裹四肢,尽量减少热量的流失;手术床加垫防水棉垫,棉褥下置电热毯持续供热,保持患儿术中体温在35.5~36.5℃范围[5]。
2.2.3 麻醉恢复期的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必要时在小儿肩下垫一软枕,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有呕吐的小儿及时清除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刺激咽喉部。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时,正确选用粗细适宜的吸痰管,每次吸引前后加大吸氧流量,吸引时间不超过15s,吸引负压为0.02~0.05mPa[6]。
2.3 术后护理
2.3.1 严密观察病情
小儿肾肿瘤切除创伤大,术后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神志、面色肢端的温度,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进行监护,注意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的频率、节律、幅度和方式,SpO2应维持在96%以上。麻醉完全清醒前,患儿意识模糊、烦躁不安。给予适当的约束,由专人护理,预防小儿拔除各种管道。
2.3.2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根据中心静脉压、血量,用输液泵调整输液的速度。一般控制在35~65ml/h,避免速度过快导致肺水肿或脑水肿,速度过慢致血容量不足和脱水。记24h的出入量,保证患儿每日入量和出量大致平衡。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