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腹壁切口疝复发因素,总结复发腹壁切口疝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复发腹壁切口疝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随访6个月~60个月,无近期、远期并发症,无补片排斥反应,局部愈合良好;2例病人1年后切口疝复发,45例病人均一期治愈。[结论]加强复发腹壁切口疝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 切口疝;复发;腹壁;围术期;护理
切口疝是腹壁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11%[1],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但手术修补后的复发率可高达30%~50%[2]。复发腹壁切口疝由于解剖不清,再愈合能力差,加之难以纠正的长期存在的高腹压的处理不当,可造成新的损伤[3],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和心理伤害。因此,再手术时围术期护理尤为重要。现分析腹壁切口疝复发因素,总结围术期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8年7月—2009年5月我院收治复发腹壁切口疝病人47例,男28例,女19例;年龄31岁~76岁,平均66.2岁,其中60岁以上35例(占76.1%);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最多达5次手术;均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肥胖、前列腺增生、便秘、消瘦等;复发时间6个月~24个月,有大切口疝、中切口疝、小切口疝、巨大切口疝、造口旁疝等。
1.2 复发因素分析
①长期存在的难以纠正的高腹压。本病以老年人发病率较高,有些病例术前长期合并腹内压增高的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便秘或前列腺增生等。由于短期难以纠正术后咳嗽,同时排便、排尿费力,使腹压骤升;加之手术时组织愈合差,使缝线撕脱,组织撕裂,导致切口疝复发。②全身情况差、组织愈合不良。由于年老消瘦、营养不良,其蛋白质摄入、转换功能均低下,组织愈合差。如果伴有糖尿病或恶性肿瘤长期使用激素,其免疫力更低。组织与补片不完全愈合,在高腹压下组织易撕裂,导致补片卷曲,切口疝复发。近年来,我们发现有疝家族史者易复发,这可能与胶原代谢有关。③医源性因素。这是产生切口疝主要原因。与外科医生的操作技巧及临床经验直接有关[4]。④手术时机或选择术式不当。手术过早或术前准备不足,全身和切口局部均未调整到最佳状态,手术易失败。
1.3 结果
本组47例病人均随访6个月~60个月,无近期、远期并发症,无补片排斥反应,局部愈合良好;2例病人因腹腔肿瘤复发切口种植,1年后切口疝复发,45例病人均一期治愈。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向病人介绍腹壁切口疝的病因及诱发因素,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手术方法,告知病人术中配合的要点,以减轻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心理。②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以锻炼胸部及膈肌,戒烟酒,防止术后肺部感染;保持大小便通畅,如有便秘应及时处理;对于气喘痰多者应及时平喘、化痰、吸氧,提高氧饱和度,改善高腹压。③控制预防感染,积极治疗合并症,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复发疝手术后,分离创面大,手术时间长,原有切口可能有细菌残留。尤其在需要植入生物材料时,主张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非常合理的举措,可有效预防切口疝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特别是对高龄、糖尿病、肿瘤或长期使用激素免疫力低下、伴有肺部感染者。对年老体弱营养不良者,给予营养支持。④观察病情,注意局部症状。及时发现疝嵌顿、绞窄及肠梗阻的表现,及时处理。⑤术前准备。术前1 d晚用肥皂水灌肠1次,防止术后便秘。对于造口旁疝,术前1 d清洁灌肠及口服不吸收的抗生素。严格备皮,防止切口感染,以免切口感染导致疝修补失败,尤其对于会阴部、阴囊皮肤应更加仔细,既要剃净阴毛,又不可剃破皮肤。同时及时治疗手术前的皮肤湿疹及感染。术前嘱病人排空膀胱,以免术中损伤。
2.2 术中护理
与手术室护士联系,做好沟通工作,了解术中情况,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
2.3 术后护理
2.3.1 卧位
术后平卧1 d,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微屈,以减轻腹内压力和手术缝合处的牵张力,有利于切口愈合及减轻切口疼痛。术后2 d或3 d可适当下地行走,防止血栓形成。
2.3.2 饮食
术后6 h~12 h可进流质,次日可进易消化、含纤维素高的饮食,并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防止术后便秘。年老体弱或食欲差者,可营养支持1周~2周,改善营养不良,促进伤口愈合。
2.3.3 预防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肺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