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不全瘫甚至截瘫,生活不能自理, 易产生悲观心理且心理负担很重, 担心瘫痪无法恢复,担心失去劳动力, 甚至永久卧床。有的患者因此变得烦躁、焦虑甚至抑郁,对手术的期望值非常高, 但对手术产生怕疼痛、怕术后留有后遗症等思想负担。针对以上特点,运用整体护理程序,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多与家人及患者沟通、交流、耐心疏导, 提供护理帮助及疾病治疗方面的积极信息,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患者有良好的心态迎接手术。
2.1.3 体位护理: 正确的翻身方法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最重要的措施,可以避免加重脊髓损伤,给予卧硬板床,翻身时保证身体纵轴的一致性。护理人员的左、右手分别置于患者的同一侧的肩部和臀部,在确保脊柱不扭转、不屈曲的前提下将患者翻向对侧。当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掌握自己翻身的方法,即患者挺直腰背部,以绷紧腰背肌,使形成天然的内固定夹板后,上身和下身同时翻转[2]。侧卧时,后背垫枕。截瘫患者置肢体于功能位,两膝之间夹一软枕。
2.1.4 术前准备: 在明确诊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常规检查均正常的状态下,尽快做好术前准备,尽早进行有效的复位和内固定手术,以解除压迫,恢复正常脊髓及神经根通道。术前1 d常规备皮、备血、检验血常规。向病人解释麻醉和手术的方式及主刀医师,术前术后的配合,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术前常规禁食12 h,禁水6 h。术日晨起给予清洁灌肠,留置导尿,静脉输入抗生素。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体位: 术后置于硬板床,取仰卧位有利于压迫止血,有脑脊液漏者可取俯卧位或抬高床尾;鼓励和教会患者独自翻身,截瘫者由护士协助平衡翻身。
2.2.2 生命体征监护:患者回病房时要仔细交接,立即开始测BP、P、R,并做记录,以后每小时测1次,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做好详细记录。
2.2.3 引流管的护理:伤口置引流管者要妥善固定,保持引流管通畅,同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引流量等。观察伤口周围是否肿胀及渗血的情况,术后24~48h拔管。留置导尿管者定时开放通路,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2.2.4 密切观察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每日详细观察胸腰椎平面以下的感觉及运动功能的情况,观察肌力是否改善,神经反应是否恢复并与术前比较,同时做好各种记录。
2.3 预防并发症。
2.3.1 预防褥疮:常规使用气垫床,由于其柔软通气,减轻了骨突部位皮肤的受压,增加了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保持床铺干燥、无渣、平整,保持患者皮肤清洁,经常更换体位(每2h 1次),同时于骨突部位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侧卧时两膝两踝间垫以软枕。
2.3.2 预防泌尿系感染:留置导尿要严格无菌操作,术后3天内保持持续开放,以便观察尿量的变化,给治疗提供补液依据,术后第3天,病情稳定,即可定期开放。每日用0.1%的新洁尔灭清洗尿道口2次,每3~4小时或有尿意时放尿一次,以保持膀胱的舒缩功能。每日用0.9%生理盐水250m1 庆大霉素32万u进行膀胱冲洗,每日更换尿袋,每周更换导尿管。防止泌尿系感染及结石形成。
2.3.3 预防肺部感染:术后由于病人伤口疼痛,尤其咳嗽时疼痛加剧,病人不愿咳嗽、咳痰,容易造成呼吸道不畅而发生坠积性肺炎,故经常左右翻身、拍背,督促患者或协助患者拍背,鼓励患者做主动咳嗽,尽可能排出痰液,必要时使用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便于排出,防止出现坠积性肺炎。
2.3.4 预防便秘:进行饮食指导、调节饮食、荤素搭配, 避免多食牛奶、豆制品等容易引起腹胀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粗纤维食物;嘱患者生活规律,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同时多饮水,防止大便干燥;教会患者每日做脐周顺时针方向按摩,以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必要时指导患者使用缓泻剂或给予灌肠。
2.3.5 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强直:功能锻炼是骨折治疗的三大原则之一,是达到治疗的最终目的-恢复功能的主要手段。术后疼痛减轻后就要开始锻炼背肌。早期以背肌锻炼为主,在术后1~2天开始进行挺胸锻炼。术后1~2周即可练习五点支撑法,从每天的 次逐渐增加到数百次;术后2~3周可进一步练习三点支撑法,同样逐日增加。嘱患者每次练习量力而行,避免过多、过累。还要特别注意护理瘫痪的肢体,若长期不活动,血流缓慢,极易发生静脉栓塞。同时,由于长期活动丧失,肢体肌纤维处于失神经营养且无收缩状态,肢体肌群发生废用性萎缩,甚至纤维化,各关节容易发生僵硬或强直,所以要经常被动或主动地活动和按摩瘫痪的肢体。
3. 讨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很多患者将终生遗留残疾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