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过对28例肺栓塞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探讨肺栓塞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资料。结果 除有1例因延误诊断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27例均好转出院,救抢成功率96.24%。结论 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预防出血和健康教育,对预防和减少肺栓塞患者治疗中的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疾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肺栓塞;护理
肺栓塞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分支引起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肺栓塞包括肺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其中肺血栓栓塞是肺栓塞最常见的类型,占绝大多数,通常所称的肺栓塞即指肺血栓栓塞[1]。肺栓塞临床表现多样化,主要症状多为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咯血、咳嗽、晕厥等,特异性差,易误诊,病死率高,因此,护士应有做好预防护理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护理,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现将我院救治28例肺栓塞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28例肺栓塞患者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21~79岁,平均45岁,老年(患者>65岁)者9例;既往有手术史者9例,下肢静脉曲张7例,长期卧床者4例,合并外伤者5例,慢性肺心病3例。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加强护理的措施。
2 结果
本组除有1例因延误诊断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27例均好转出院,救抢成功率96.24%。
3 护理体会
3.1 心理护理
本病病情急,病情变化快,患者有一种恐惧感,加之剧烈胸痛,易出现惊慌、恐惧和焦虑等心理变化,甚至出现对抗心理。护理人员要以从容镇定的态度、熟练的技术、忙而不乱的工作作风取得患者的信任,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耐心细致的讲解与本病有关的知识及治疗方法,使患者情绪稳定,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及护理。
3.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①加强生命体征监测,每0.5h监测1次脉搏、呼吸、血压至平稳。及时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医生治疗提供依据。②观察有无胸痛、咳嗽、咯血、气短加重等症状,预防新的血栓栓塞。③对已有下肢静脉血栓者,应卧床休息,抬高下肢,使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cm,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静脉淤血,缓解肿胀和疼痛[2]。④密切观察各种药物的效果及副作用,如抗生素类引起各种反应、溶栓药引起出血现象、血管扩张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等。
3.3 基础护理
①病室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温度和湿度要适宜,谢绝不必要的探视。②床铺整洁、干净、舒适,做好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发生。③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协助病人饮水、进食以及大小便等基本生活需要。④鼓励患者多做床上下肢主动或被动活动,注意保持患肢的功能,抬高患肢,以利静脉血的回流。⑤密切观察患肢的皮肤颜色、温度、水肿程度,严禁挤压、按摩患肢,防止血栓脱落,造成再次肺栓塞。水肿及压痛缓解后可逐渐下床活动。
3.4 呼吸道护理
①及时清除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增加通气量,给不能咳痰的患者经口鼻机械吸痰,建立人工气道,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②要注意观察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适当提高给氧浓度。同时做好气道湿化,雾化吸入每日3次,每2h用生理盐水气道冲洗一次,防止痰痂形成,阻塞气道。③保持病室清洁及有效的温湿度,室温20℃左右,湿度70%。呼吸平稳后指导病人深呼吸运动,使肺早日膨胀。④协助和指导患者取端坐位或半坐位,有利于呼吸。指导、教会病情稳定的患者缩唇,通过腹式呼吸时膈肌的运动和缩唇,促使气体均匀而缓慢的呼出,以增加肺的有效通气量,改善通气功能。
3.5 预防出血
患者溶栓及抗凝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为出血,可达18%~27%,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出血症状和体征[3]。避免身体的碰撞,尽量减少动静脉穿刺、皮下、肌肉注射次数,操作完成后要延长按压时间。定期复查尿常规、大便潜血、APTT,如有牙龈出血、皮下出血点、鼻衄、皮肤瘀斑、血尿、黑便等,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6 术后护理
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一般需绝对卧床3周。加强皮肤护理 由于卧床时间长,活动受限,皮肤易受损,要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整洁,勤按摩受压部位皮肤,并保持皮肤清洁。调整饮食结构宜食用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含量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