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21例心脏穿透伤患者在气管插管麻醉下急行心脏修补术治疗。结果治愈20例,死亡1例,治愈率95.24%。提出急诊科护士紧急组织抢救,手术室护士快速默契配合及相关手术器械平时处于备用状态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心脏穿透伤; 心脏修补术; 急救; 护理
穿透性心脏损伤是胸外伤的急危重症,以伤后出现心前区疼痛、心慌、气短、迅速进入休克为主要临床表现[1]。急诊室剖胸术是近十年来心脏外伤救治的重要进展之一。我院自1992年1月至2003年6月救治心脏穿透伤36例,其中21例施行急诊剖胸心脏修补术,治愈20例、死亡1例。现将21例手术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21例中,男19例、女2例,年龄14~46(38.5±14.2)岁。均为刀刺伤,伤后5~50 min就诊,体表伤口分布于前胸壁及上腹部。接诊时已心脏停搏或在检诊过程中停搏3例,有心跳但血压测不出3例,收缩压30~60 mmHg 9例,61~90 mmHg 4例,>90 mmHg 2例。有14例(66.67%)出现明显颈静脉怒张,6例(28.57%)面色发绀;除3例停跳者外,其余病例心率均>100次/min;9例(42.86%)出现奇脉,16例(76.19%)出现呼吸困难。21例均在急诊科施行手术。手术方法:行气管插管麻醉,采用第5肋间左前外侧切口。接诊时心脏停跳者插管麻醉的同时建立静脉通路及开胸。均未采用体外循环。结果:20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0~1.5 h,病情平稳后带气管插管、呼吸机送至胸外科ICU,住院3~7 d痊愈出院。1例因右室裂伤,接诊过程中心脏停搏,抢救失败死亡。治愈率95.24%。
2 急救与手术配合
2.1 术前急救①护理人员自身保持镇定,及时疏散惊慌家属及围观人群,减少外界刺激,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搬运患者;使患者头偏向一侧,就地抢救。快速建立2条或2条以上的静脉通路,紧急通知心胸外科医师和麻醉师及3名手术室护士在2 min到达急诊科。手术室护士带好外出抢救箱,开胸器械、心脏补片等。抢救时分工合作,相互配合:1名护士洗手上台,配合手术;1名护士负责快速输液、输血;1名护士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急救记录(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末梢循环动静脉压、尿量及胸腔出血量等);1名护士(急诊科护士担任)负责管理、支援等。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2]。用吸引器及时清除患者口腔、鼻腔咽喉部位的分泌物,给予高流量吸氧(4~6 L/min),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提高血氧饱和度。③用多功能动态监测仪持续监测患者心电、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
2.2 手术配合①急诊科护士事先备好电动吸引器、多功能监测仪等。②巡回护士协助麻醉师行气管插管并进行正压控制呼吸,呼吸频率10~12次/min,潮气量500~600 ml;快速准确地与洗手护士清点手术用缝针、纱布、棉垫及各类器械,手术关闭胸腔前须及时清点,防止遗留于胸腔。③洗手护士立即配合医生消毒铺巾,采用第5肋间左前外侧切口,在相对无菌情况下快速进行心脏探查术(术后加强抗感染)。进胸后首先检查心包,如发现心包压力高,呈蓝色,说明心包内有积血,剪开心包进行减压。进胸后勿急于修补心脏,先压迫心脏裂口临时止血,待心跳恢复、循环较为稳定后,再彻底缝合止血。备好prolene线、无损伤线和垫片。本组1例左心室裂伤,采用双头针带垫片褥式缝合;12例右室裂伤,视伤口长度采用间断褥式或连续缝合;8例心房裂伤,采用prolene线直接缝合;3例合并冠状动脉分支损伤,予以直接缝扎。缝毕用温盐水清洗观察有无出血及渗血,确定无出血及渗血后依次关闭各层,放置胸腔闭式引流。本组有5例进行自体胸腔血回输,输血量300~2 000 ml。
3 小结
心脏穿透伤是一种严重创伤,伤后主要表现为心脏出血,症状体征较为典型,易于诊断。诊断确立后立即行心脏修补术。因此,要求手术室平时准备好抢救外出箱,每天必须检查物品是否齐全,用后及时补充。手术室护士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及知识技能,熟悉心脏外科手术要求,手术配合敏捷、快速,要善于从医生的动作、言谈、表情中观察手术的全过程,能够随机应变地与医生相互配合,不断提高处理心脏手术意外的应急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阳,赵英敏.心脏刀刺伤的急救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6,12(8):357.
[2] 魏红云,李光星.1例心脏穿透伤急诊室剖胸患者的急救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2,12(9):71.
仁和医学论文网专业提供代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