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尿路结石;肾镜治疗;护理
传统的肾切开取石术,手术创伤大,对肾脏的损伤重,病人恢复时间较长。经皮肾镜取石(碎石)术对病人损伤小,痛苦轻,康复快,能在短期内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是泌尿外科治疗肾、输尿管结石的又一重大进展。我院于2008年1月开展经皮肾镜手术,至2009年1月共有62名肾结石患者进行了此项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手术中的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均为肾结石患者,男44例,女18例,年龄31~52岁,平均43岁,结石最大4.0cm×5.3cm,最小1.0cm×1.0cm,平均3.5cm×4.0cm。
1.2 特殊用物
C-臂X线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机、液压灌注泵、斑马导丝、5F输尿管导管、输尿管取石钳、筋膜扩张器1套、18号经皮穿刺针、76%泛影葡胺造影剂等。
1.3 手术方法
术前准备按肾脏手术。麻醉可根据情况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先取膀胱截石位,局麻下经尿道做患侧输尿管插管,将5F输尿管导管插入患侧输尿管膀胱开口至输尿管上段或肾盂;再插入16F双腔气囊尿管并与留置输尿管一起固定,尿管接引流袋,用双层无菌纱布包裹输尿管导管。更换体位为俯卧位,腰部皮肤常规消毒铺巾及贴3M脑科皮肤保护膜,在C-臂X线机透视下行经皮肾穿,穿刺针刺入肾脏后取出针芯,见液体流出显示穿刺成功;从穿刺针鞘插入斑马导丝,使之进入输尿管上段或盘曲在肾盂内。切开穿刺点皮肤、皮下及肌肉,退出穿刺针鞘,用筋膜扩张器套在斑马导丝上,扩张穿刺道,由8F管逐级扩张至16F,留置peel-away外鞘工作通道,输尿管镜通过peel-away鞘进入肾内观察,寻找结石及导丝位置。从输尿管镜工作通道插入气压弹道碎石杆,将结石击碎。结石被击碎后,退出气压弹道碎石杆,插入取石钳,钳夹取尽肾内结石。将双J管套在导丝外,插入输尿管内做支架引流,退出导丝、输尿管镜;从peel-away外鞘将肾造口引流管插入肾盂,退出外鞘,在肾造口管旁皮肤缝合2针,固定肾造口管连接引流袋,消毒皮肤、覆盖切口。
2 术中配合要点
2.1 巡回护士的配合
2.1.1 协助医生摆放病人体位为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经尿道行患侧输尿管插管,同时留置16F双腔气囊尿管与输尿管导管一起固定,尿管接引流袋,用双层无菌纱布包裹输尿管导管。
2.1.2 更换手术体位为俯卧位,患侧垫高,双肘、髂骨、膝关节处垫软枕,面部垫头圈,防止压伤。总之,巡回护士要注意掌握体位摆放的总体原则:患者舒适、安全、无并发症;充分显露手术野、便于医生操作;固定牢靠、不易移动;不影响呼吸循环功能[1] 。
2.1.3 配合医生连接好电视摄像转换器、冷光源、气压弹道碎石机及腔内灌注泵于无菌操作台上,接通各仪器电源,并打开电源开关,根据手术需要调节好灌注泵流量及压力;根据结石大小和硬度情况,选择碎石的功率和频率(每秒探针撞击石头的次数)。
2.1.4 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添加灌注盐水(0.9%生理盐水)。如室温过低,采用加温冲洗液,以防止患者体温快速下降出现并发症[2]。手术结束,协助医生覆盖敷料包扎伤口。
2.1.5 术中仪器的摆放
此手术使用仪器较多,摆放时要避免杂乱无章,影响手术操作。建议摆放时将X光机及电视监视系统摆放在术者对侧,便于术者观看;气压弹道碎石机及腔内灌注泵置于术者同侧右上方,便于管道的连接与操作。
2.2 洗手护士的配合
经皮肾镜手术为微创手术,洗手护士在配合上相对简单,主要掌握:(1)熟悉台上所用精密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及保养;(2)备好术中所需的无菌器械、物品,并将各器械管腔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以除去残余消毒气体或液体,擦干备用。手术过程集中注意力,及时为医生传递所需用物;(3)碎石过程中注意提醒术者正确使用内镜器械,避免操作不当损耗器械,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气压弹道碎石时受柄应与输尿管镜在同一水平线,勿成角度,以防撞针折断;长时间的连击对输尿管镜的机械性损耗严重,缩短内镜的寿命,应尽量避免[2];(4)术后及时收回器械检查零配件是否完整,防止细小配件遗失。术中所用内镜器械严格按内镜清洗消毒要求进行消毒保养。
3 护 理
3.1 术前护理
术前访视病人,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特殊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准备。同时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交代手术的方法及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