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常因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愈或患者体质较差, 病程迁延所致, 是近年来困扰广大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 由于病程长易反复发作, 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或无效, 尤其引起不孕不育、影响夫妻性生活, 对事业、家庭和社会的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 我站妇科门诊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143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在综合性基础治疗的同时辅助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 取得明显的效果, 现将体会总结汇报如下。
关键词:盆腔炎 心理护理干预 菌群失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 我站诊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286例, 年龄18~53岁, 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43例,研究组平均年龄35.4岁, 对照组平均年龄35.5 岁, 文化程度、病情、病程、心理素质、焦虑状态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面了解患者的现存健康问题, 了解发病的原因, 及时进行心理评估与筛查, 并主动介绍自己, 以取得患者的信任。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素质、社会角色、婚姻及经济状况、个人适应能力、是否要求生育、患病时间、治疗时间等个性特点, 在给以中西医药物治疗、中频脉冲及微波腹部理疗等综合性治疗的前提下, 研究组辅助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同患者及家属共同探讨并制定出具有个性特色的护理计划和目标, 力求取得患者及家人的理解和协作。向患者讲解有关慢性盆腔炎的病因、发展、预防等知识, 发放相关卫生宣传手册, 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指导安排其日常生活, 遵医嘱执行治疗方案。详细分析患者心理素质, 让患者认知心理因素对盆腔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告知患者不要急躁,要有恒心和信心, 以最佳的心态密切配合治疗。对于精神不振, 心烦焦躁的患者, 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 耐心聆听患者倾诉, 让其进行有效的宣泄, 缓解其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压力。对传染性盆腔炎, 作好其丈夫的思想工作, 说明夫妻同治的重要性, 并注意语言的保密性。在护理计划实施过程中, 进一步与患者沟通, 耐心给患者及家属讲解用药机制、药物安全性及其副作用, 如给患者进行中药灌肠时, 耐心向患者说明中药灌肠主要成份、原理、效果、目的及注意事项, 消除其紧张、焦虑心理, 配合各项操作。对应用抗生素的患者讲解抗菌机制和副作用, 并告知患者注意观察白带性质、颜色、气味及量, 如果出现豆腐渣白带则提示菌群失衡。在给患者做微波、中频等物理治疗前, 给患者讲解物理治疗盆腔炎的作用原理及注意事项, 并及时巡视、交流其感觉。及时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现症表现, 仔细观察患者的情绪反应及其家属的相关反映, 耐心和患者及家属分析治疗过程中每一次辅助检查的结果, 让患者充分了解现治过程和疗效进展。对照组辅助普通的常规心理护理。
1.3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治愈: 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 各项辅助检查均正常。显效: 症状消失, 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 附件增厚及触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好转: 症状显著减轻, 实验室检查有所好转, 附件粘连减轻较慢。无效: 症状体征无改善。
2 结果
经三个疗程相同的基础治疗后, 研究组143 例治愈129例, 治愈率90.21% , 显效8例, 显效率5.59% , 好转6 例,总显效率95.805% , 好转率41.2% , 无一例无效。对照组143例治愈109例, 治愈率76.22% , 显效11例, 显效率7.69% ,总显效率83.91% , 好转23 例, 好转率16.08% , 无一例无效。应用SPSS统计学处理, 采用x2 检验, 研究组治愈率、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 。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愈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 且久治不愈。慢性疼痛让患者感到无助和焦灼, 甚至失去治疗的耐心和信心。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是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 有计划按步骤地针对患者的生理节律、病理病因、心理素质、工作状况等个性特征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 做到因人、因病、因时施护。改善患者的心理条件, 增强抗病能力, 从而消除或缓解其身心症状。治疗前对患者进行有关治疗原理和目的等方面的讲解, 治疗中进一步沟通, 及时收集患者对治疗信息的反馈, 允许他们提出问题并耐心解释, 提高患者对问题的认识和参与感。及时评价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 了解问题行为改变的情况, 确定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