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关于食管静脉曲张六连环套扎术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六连环套扎术;临床应用;护理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是目前国内外推荐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有效方法之一,1997~1999年,我科采用食管静脉曲张六连环套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病人5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30~58岁。肝炎后肝硬化36例,乙醇性肝硬化8例,血吸虫性肝硬化3例,原发性肝癌2例,柏查氏综合征1例。肝功能Child分级A级8例,B级32例,C级10例;内镜下按Dagradi分类法将曲张静脉分5级,Ⅱ级3例,Ⅲ级11例,Ⅳ级24例,Ⅴ级12例。术前有出血史22例,出血量800~2 500 ml。

  12 方法采用潘太克斯GF1290 K电子胃镜及speed band六连环套扎器。术前病人禁食6~8 h,咽喉部局麻后协助左侧卧位,先行镜下检查食管、胃底,观察曲张静脉位置、数目、程度,然后将带有套扎器的胃镜缓慢插入食管,直视下推进,调整胃镜对准曲张静脉,冲洗镜面,将静脉负压吸引成为直径9 mm大小球形,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套扎器上的旋柄360°,在尼龙丝线的拉动下,套扎器上的硅胶圈迅速脱出而扎住静脉的根部,套扎的静脉呈紫色球状物,套扎成功[1]。观察无出血后行第2点套扎,从食管下端贲门部依次向上端套扎,每条曲张静脉上下两端均套扎,应避开红色征部位,各套扎点应斜形交叉不在同一水平位置,以免静脉球阻塞食管腔,互相摩擦出血,套扎后观察局部有无渗血,如有渗血可局部喷洒孟氏液。

  13 结果50例病人共结扎342个点,平均每个病人套扎5~8个点,36例套扎1次,12例套扎2次,2例套扎3次,急症止血47例(940%),套扎时间为(10±5) min;发生咽喉部疼痛41例、胸骨后不适32例、咽下困难27例、发热18例。术后3周复查,静脉闭塞45例,达900%。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术前向病人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讲解套扎的程序、体位,插镜时的吞咽配合,术后注意事项,使病人及家属在完全自愿、有准备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避免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同时以良好的服务态度,细致周到的护理以取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

  212 术前准备:内镜下套扎术有一定危险性,故术前应备好急救药品和仪器;询问病人的病史,了解是否做过胃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的部位、条数、形态、颜色,过去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史;了解腹部B超及门静脉、脾静脉宽度;检查出、凝血时间及血小板计数。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术前应积极抗休克,血压稳定后方可作套扎术。

  22 术中护理插镜过程中注意观察进镜深度。在电视屏幕上见到曲张静脉后进镜要特别轻,并随时报告进镜深度和病人反应,当病人恶心、呕吐明显时,嘱其深呼吸。到达贲门上3~5 cm,固定好胃镜,严密观察电视屏幕,见静脉吸成球形占整个胃镜套扎圈视野,立即顺时针方向转动旋柄,时间要及时准确,过早因静脉球过小套扎无效;过晚导致静脉球过大使静脉破裂,引起大出血。若术中发生出血,应保持镇静,安慰病人,组织抢救。本组未发生大出血。

  23 术后护理①拔出内镜后,帮助其擦净面部,清除呕吐物,及时告知病人手术效果。②术后卧床休息7~10 d,避免咳嗽、用力排便。③术后禁食48~72 h,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无刺激性流质饮食,如婴儿米粉、麦片、藕粉,避免粗糙、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药片磨成粉状后服用。④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咽喉痛、胸骨后不适等症状,本组发生咽喉痛41例,胸骨后不适32例,咽下困难27例,给予止痛药和抑酸剂治疗,1周后症状缓解。

  【参考文献】

  1 齐 风,张福军内镜下六连环结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疗效观察中国内镜杂志,1999,5(5):43
仁和医学论文网专业提供代写代发医学论文服务,并提供大量论文资料,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
    食管癌低表达cDNA片段C6
    色素内镜对食管癌手术切除范围的价值
    细胞色素P450IA1与食管癌遗传易感性
    早产儿胃电节律和胃食管反流的初步观察
    关于剖宫产留置导尿两种放尿方法的临床
    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断和治疗
    全麻下经胸食管癌切除前后病人外周血T
    中 晚期食管癌病人行低氧放疗的观察与
    医用生物蛋白胶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的手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的外科治疗 附18
    关于排便控制反射的研究
    RNA干扰分化抑制因子 1基因表达对食管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