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减少腹股沟疝术后尿潴留发生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将120例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按整体护理模式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即入院后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训练床上排尿习惯,术后根据病人的个性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发生尿潴留时及时采取诱导排尿措施等;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6 h内排尿率比对照组高,尿潴留发生率比对照组低。[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腹股沟疝术后病人尿潴留的发生。
【关键词】 腹股沟疝;尿潴留;护理干预
尿潴留指尿液滞存于膀胱内,有尿意经诱导排尿尿液仍不能排出,膀胱处于充盈状态,耻骨上区可隆起,扪及胀大的膀胱,病人感觉痛苦难忍[1]。尿潴留是腹股沟疝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由于脊神经阻滞、手术刺激、个体差异、病人的精神因素及排尿习惯改变等,常导致尿潴留发生。术后尿潴留可导致膀胱过度膨胀和永久性的逼尿肌损伤,而通过留置尿管预防尿潴留,会给病人带来痛苦和不便,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且可延长住院日,增加病人费用。为了降低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及导尿率,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术后舒适度,对2005年8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120例病人分组采取护理干预,观察其对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8月—2008年8月收治的120例病人,其中男112例,女8例;年龄15岁~86岁(39.0岁±6.5岁);文盲7例,小学35例,中学40例,大专及以上38例;114例有腹股沟疝病史,时间2周至30年,6例股疝病人无疝病史;其中复发性疝14例,嵌顿疝8例,全部为单侧;51例病人合并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后均未使用微量镇痛泵;其中行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56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64例。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手术及麻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和按常规做好术前准备,观察组按整体护理模式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
1.2.1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热情接待病人,介绍病区环境、主治医生、护士和医院的规章制度。鼓励病人说出心理感受,耐心细致地向病人讲解有关腹股沟疝疾病知识,讲解心理因素与躯体疾病的关系。劝告、安慰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告知病人术后卧床期间可能发生尿潴留及预防方法,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水平,缓解病人的焦虑与紧张情绪。
1.2.2 训练卧床排尿习惯
入院后(至少术前3 d)即由主管护士向病人讲述术前训练卧床排尿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指导并督促病人练习卧床排尿,每天4次~6次,同时请同病室的术后病人现身说法,使病人认识到其重要性,主动配合训练。
1.2.3 督促术后排尿
从手术室回病房后2 h嘱病人排尿。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减少室内人员走动。尊重病人的隐私,在床边拉上帘子或放置屏风,使病人与“外界”相对隔离。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使病人精神放松,在术后2 h~6 h内完成首次排尿,以预防尿潴留的发生。
1.2.4 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护理
可通过人为的流水声来诱导排尿;用温水冲洗会阴部或用热水热敷下腹部,并给予适当的按摩(下腹部或足底),可使其肌肉放松,以利于排尿;采用针灸促进排尿,可针刺足三里穴,同时热敷下腹部,男性病人可改平卧位为侧卧位,必要时应用药物如开塞露[2],仍不能排出尿液者行导尿术。
1.3 观察指标
自行排尿:术后6 h内能自行排尿,且尿量>250 mL;尿潴留:术后膀胱区胀满不能自动排尿;导尿:经指导放松疗法、诱导排尿法、热敷排尿法、通便排尿法等护理干预措施,仍不能自行排尿者给予导尿。
2 结果
(见表1)表1 两组病人术后排尿情况例(略)
3 讨论
3.1 护理干预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传统的护理方法对术后因卧床以及精神过度紧张所致的排尿困难未予重视,致使尿潴留发生率增加。临床观察发现,床上卧位排尿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强调在病人入院第1天即向其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解除焦虑情绪,说明术前训练卧床排尿对术后康复的意义,并指导训练床上卧位排尿,使病人养成卧床排尿习惯。术后鼓励其尽早排尿,对有尿潴留病人及时采取放松、诱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