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总结浮肩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1996年2月~2005年7月收治浮肩损伤患者27例,除2例行锁骨固定带固定外,其余25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单纯行锁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18例,同时行肩胛骨内固定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14天,平均10天,术后1年对患肩进行Constant评价系统评价疗效,并总结对浮肩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 27例患者均经1年的随访,锁骨和肩胛骨折均愈合,肩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受限,5例患侧上肢肌力较健侧稍减弱,创伤性关节炎2例,肱骨头肩峰撞击征2例。结论 浮肩损伤大多数病例可采取手术复位固定锁骨或肩锁关节,对于合并严重移位的肩胛颈骨折采用联合手术治疗,重建肩关节稳定,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关键词】 肩骨折 锁骨 骨折固定术
浮肩损伤是临床上少见的一种肩关节严重损伤。笔者曾在1996年2月~2005年7月收治浮肩损伤患者27例,2例行非手术治疗,仅用锁骨固定带固定,25例行手术治疗,结合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参考国内外文献报道,对浮肩损伤的治疗进行初步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7例均为1996年2月~2005年7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患者,男18例,女9例;年龄25~60岁,平均48岁;左侧16例,右侧11例,致伤原因:交通伤14例,高处坠落6例,重物砸伤7例。并发症:颅脑外伤9例,肋骨骨折13例,脊柱损伤7例,骨盆骨折5例,血气胸6例,锁骨移位>10 mm者26例,肩胛颈骨折移位>10 mm者3例,27例中2例行锁骨带固定,25例行手术,其中单纯锁骨切开复位18例,3例肩峰L型钢板+肩胛颈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固定,4例肩锁关节钩钢板+肩胛颈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固定,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14天,平均10天,2例非手术在4~6周后行肩关节逐渐增加活动,手术组在1~4周后疼痛缓解后行肩部功能锻炼。
1.2 方法 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等到病情平稳,能够耐受手术时,争取在伤后2周内实施手术。术前常规行肩关节前后位、穿胸位、腋位X线片检查,并行CT平扫及三维重建,对怀疑肩袖损伤者行MRI检查。在臂丛麻醉或全麻下,平卧位,锁骨骨折根据骨折部位选择切口,沿锁骨做横切口,处理锁骨骨折,暴露骨折,解剖复位,钢板内固定。改变体位,俯卧位,采用Judet入路,切口起于肩峰内侧,沿肩胛冈走行至肩胛骨内缘转向肩胛下角,切断并向外侧翻转三角肌后部纤维,沿冈下肌与小圆肌间隙进入。骨膜下剥离,暴露肩胛骨体部外缘,肩胛颈及盂缘后方骨折,术中注意勿损伤四边孔内的腋神经和旋肱后动脉及肩胛上神经血管。复位满意后,重建钢板按肩胛骨体部外缘及肩胛颈形状塑形固定,固定肩胛骨体,肩胛冈及肩胛颈。术后三角巾保护1~4周,疼痛消失后进行功能锻炼。锁骨重建钢板一般在术后1年左右取出,而肩胛骨钢板一般不予取出。
2 结果
27例患者均随访。25例手术患者1年后取锁骨钢板23例,2例1年后失去随访,2例非手术治疗均获1年随访。按Constant评分,疼痛15分。日常生活能力20分,活动范围40分,力量25分,1年后评分:手术组平均90分,非手术83分,治疗效果满意。
3 讨论
3.1 浮肩损伤的定义 1992年Herscovici等[1]将浮肩定义为同侧肩胛颈骨折和锁骨中段骨折,肩关节上部悬吊复合体结构破坏,肌肉收缩,上肢的重力造成关节盂骨折向远端及前内侧移位。导致肩关节内收、外展受限,关节漂浮,2001年Williams等[2]研究证实,喙肩韧带和肩锁关节韧带损伤是导致浮肩的关键因素,喙肩韧带的损伤不能直接表现,仅通过骨折块移位程度,MRI等间接判断,肩关节上部悬吊复合体结构为肩胛骨关节盂、喙锁韧带,锁骨外侧端、肩锁关节、肩峰组成,虽然喙肩韧带不属于肩关节上部悬吊复合体。但它是连接远近骨折端的结构。如肩胛颈骨折合并有喙肩韧带损伤,骨折将向内移位增加40%~60%。Egol等[3]把肩锁关节脱位的肩胛颈骨折也归入浮肩损伤的范围。目前浮肩损伤的定义及范围得到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