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Key words: computed tomogramphy;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spine fracture
医学三维重建(three dimensions reconstructure, 3D)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借助计算机对生物组织 结构影像的连续图像进行后处理,获得三维图像并 能进行定量测量的一项形态学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 法。随着螺旋 CT(spiral CT,SCT)的发展以及计算 机普及应用,医学三维技术有了很大进展。本研究 对我院2002年9月~2004年12月对113例颈椎骨 折进行了螺旋CT医学图像三维重建,以评价螺旋 CT医学图像三维重建在复杂颈椎骨折诊断中的价 值及其对手术的指导意义。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113例中,男性76例,女性37例; 年龄20~71 岁,平均46.3岁。本组受伤原因为交通及建筑事 故。本组均为闭合性颈椎损伤,其中合并全瘫者19 例,不全瘫者46例。入院后第1天行螺旋CT扫描 者81例,占71.68%; 除3例C 4 以上多发骨折外,其 余都在入院后3天内进行。 2 CT扫描及三维重建 螺旋CT扫描设备用Siemens SOMATOM Sensa- tion 16型多排高速螺旋CT,扫描基线与病变椎管横径平行,范围包括C 1 ~C 7 。扫描条件: 130KV、 70MA、5S、512×512矩阵,扫描层厚为2~3mm,重 建间距1 mm,扫描时间为1秒,X线射幅为1~ 5mm,床台移动速度为1~5秒,立体显示的CT域值 上限为2000~2048,下限为140~300,再重建间隔 为0.5~2mm。需增强扫描,首先以lml/s速度注射 Isovist或Ommipaque 50ml,然后以0.5ml/s的速度 注射100ml。CT扫描数据传送到计算机工作台,采 用3D-DISPLAY重建软件进行处理,选用骨重建算 法完成图像重建。按人体解剖坐标轴的原则,图像 逐层显示并围绕X轴(身体左右轴)和Z轴(身体上 下纵轴)旋转,选择对病变显示良好,或对手术有参 考价值的层面摄取图像。 3 图像分析评价 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医生和2位骨科医生读 片,对手术前后X线片、CT片进行对照研究。 结 果 本组113例颈椎骨折中,三维重建图像对颈椎椎 管、横突孔及椎间孔均能立体清晰显示(图1~5)。 通过分段逐层重建及任意角度旋转,均能获得对手术 方案的制定及手术效果预测的重要图像信息。颈椎 三维CT重建完成后,图像围绕Z轴观察前位、左前 斜、右前斜、右侧(图1)、左侧、左后斜、右后斜及后位 图像,可以显示椎体及后部附件结构的骨折与脱位; 绕X轴旋转,观察爆裂性骨折导致椎体上下表面的粉 碎程度; 而椎管内侧位图像(沿矢状面切割等分颈 椎,剖开椎管、去除一半推管、另一半绕Z轴旋转 90°),观察椎管内部形态变化,椎体后缘有无骨折碎 块突入椎管,椎管有无继发性狭窄,推体有无前后移 位和椎间孔狭窄程度等(图2); 椎管后位图像(以两 侧横突为连线额状面切割,去除椎体后侧附件),观察 椎体后缘碎骨块侵入椎管的骨块大小、形态及移位方 向。若围绕X轴旋转,记录损伤椎体俯视及仰视位图 像,显示损伤椎体上、下部分不同的骨折程度。而普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