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固定腓骨,首先恢复腓骨的长度;复位胫骨骨折处,恢复胫骨关节面;固定胫骨;软组织损伤的早期处理及踝关节早期活动。RuediAllgower分型中Ⅱ型和Ⅲ型多为高能量Pilon骨折,特别是开放性骨折,常伴软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软组织处理不当常造成局部感染、皮肤坏死,钢板外露而致手术失败。我们根据病情的不同特点,采用分期微创内固定治疗是一种较新的治疗方法[7]。本组中6 例软组织损伤较为严重,我们先采用骨牵引和外固定器治疗,早期重点在于清创、抗感染及软组织处理,以软组织修复为主;后期治疗依据微创原则进行骨折内固定。采用分期治疗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发挥不同治疗方法的优势,达到骨折端力学及生物环境的双重优化[8]。
Pilon骨折不仅是一个医学治疗难点,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本组19 例患者中6 例交通事故伤均与摩托车事故相关联,伤者及肇事者均属低收入人群;高处坠落伤10 例,其中建筑工地伤8 例,均为民房建筑和小型维修房工地伤,其余均为生活中所伤,伤者也多属低收入人群。在治疗过程中,必须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尽量缩短住院和治疗时间,尽量选用经济实用、有效的内固定材料。本组治疗过程中均采用克氏针固定腓骨,胫骨内侧普通解剖钢板固定。
Pilon骨折的腓骨复位及固定非常重要,其目的是恢复下肢的长度,间接给胫骨提供支架作用[9]。克氏针逆行闭合固定及小切口固定腓骨骨折端,既保证了下肢的长度和胫骨的支架作用,又减少了伤肢外侧的软组织损伤,缓解肿胀,利于术后伤肢的功能恢复;同时外侧克氏针复位腓骨,协助胫骨内侧钢板固定恢复胫骨自身形态至关重要。
MIPPO技术避免暴露骨折端,维持适当的固定,最大程度地保护骨折端及其周围的血供,为骨折愈合提供了良好的生物环境,这一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四肢骨折的治疗,其应用最多的是胫骨远端骨折[10]。Pilon骨折是累及踝关节不稳定的胫骨远端压缩性骨折,虽然外固定架技术治疗此类骨折有时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长期固定可能合并钉道感染、固定钉松动,影响生活质量,不利于功能恢复。我们认为,MIPPO用于严重软组织损伤的Pilon骨折的早期治疗更为合适。传统的接骨板开放内固定技术,骨折端暴露充分,加重周围组织损伤,破坏了骨折端血供,不利于骨折端的愈合,骨不连的发生率高,伤口感染率高,最后踝关节功能恢复差。本组病例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无伤口感染、钢板外露发生,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89.4%,验证了MIPPO技术的优点和实用性。
普通胫骨内侧解剖钢板配合MIPPO技术经皮插入,横跨骨折端予以桥接支撑胫骨,螺钉固定骨折远近两端获得了骨折的有效固定及关节的相对稳定。虽然对胫骨前内侧骨膜有一定的剥离损伤,其固定主要是骨折端固定螺母产生的摩擦力,骨折端仍保留血供,为骨折愈合提供了相对稳定及合理的生物环境。另外,解剖钢板无须预弯,利用异型对骨折块的支撑和整固作用复位,以及可作为力线的参照。普通解剖钢板对骨折端缺乏成角稳定性,应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应用长钢板以增加力矩,外侧髓内克氏针固定腓骨,形成框架结构以增强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适当的功能锻炼,避免过早负重,获得最佳的疗效。
总之,对于Pilon骨折的治疗,应用MIPPO技术是较好的选择,选用胫骨内侧解剖钢板及腓骨克氏针固定是实惠的选择。但应用间接复位技术及术中操作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操作不慎会造成成角畸形、旋转畸形等严重后果。因此,术前行体外测量、术中应用C型臂X线机监测等多种方法验证复位效果是避免错误的关键[11]。
【参考文献】
1]Stannard JP,Wilson TC,Volgas DA,et al.Fracture stabilization of proximal tibial fractures with the proximal tibial LISS:early experience in Birmingham,Alabama (USA)[J].Injury,2003,34(Suppl 1):3642.
[2]Perren SM.The technology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laneous osteosynthesis (MIPO)[J].Injury,2002,33(Suppl 1):67.
[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