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及MRI检查定位明确与临床症状体征一致的患者;(2)术前应注意:仔细阅片和定位准确,尤其是椎体有明显退行性变者,必要时加做脊髓造影或MRI,明确手术节段间隙;定位要准确,术前术中必须用C臂X线机准确定位,避免错误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医疗纠纷;(3)术中应注意:进入正确的手术节段,椎板间开窗以偏外进行为宜,可降低发生硬膜囊撕裂的几率和减少过度牵引及操作导致的神经根损伤的风险[1,2];在椎管内操作遇到粘连严重时,应先处理粘连轻和受压轻的部位,受压最重的部位最后处理[3~5];硬膜损伤均应仔细缝合,并以明胶海绵覆盖。本组2例硬脊膜撕裂范围2 cm×1.5 cm,用显微手术器械在通道管内修补;其余3例未修补,用明胶海绵覆盖,术后予头低脚高位卧床,加压包扎,预防性抗炎及抑制脑脊液生成等对症治疗,病情得以控制,未产生严重后果。手术中要注意识别和电凝椎管内静脉丛,减少出血的发生,小的出血可用双极电凝止血,或用明胶海棉压迫止血;对较大的椎管内静脉出血或止血困难的患者,应改为开放式手术,避免盲目操作损伤硬膜囊及神经根;手术中还要积极地进行椎间冲洗,及时发现和清除有可能导致椎间盘突出复发的游离间盘碎块组织。常规予大量无菌盐水冲洗椎间隙后,注入庆大霉素8万单位[6,7],预防椎间感染。
突出的变性的髓核摘除术后,残留的椎间盘组织需经历一个较长的愈合过程,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应限制活动,避免腰部极度的前屈、后伸或旋转,避免负重及剧烈运动。MED手术虽然创伤小,但术后24 h内绝对卧床休息,48 h后戴腰围下地适当运动,72 h后行直腿抬高训练,常规静脉应用抗生素及地塞米松3~5 d,能有效降低术后神经根粘连,椎间隙感染及椎间盘炎的发生。
综上所述,通过术前正确分析诊断,术中准确定位,手术过程规范,操作熟练精细,术后护理完善以及有效的康复锻炼,才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MED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疗效。
【参考文献】
[1]Thomas R. Haher Andrew A.Merola.著.党耕町.主译,脊柱外科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4-219.
[2]曹汉岐,张少先,赵锦胜.28例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神经根封闭加鞘膜减压术的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7):35-36.
[3]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708-1711.
[4]顾邦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症25例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9):43-44.
[5]朱建非,陶伟伟,张穹,等.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合并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椎间盘突出征[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3):10-11.
[6]张朝跃, 李小如, 彭耀庆,等.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66.
[7]何庆,刘昱,杜峰,等.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超氧(O3)微创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附37例报告)[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1):3-4.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