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例,手术1次成功,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病例。56例术后复查,头颅CT或X线片复位良好,40例术后随访0.5~1年,复查X线片及头颅CT,骨折愈合良好,出现斑片状颅骨坏死钙化1例。对照组出现骨瓣塌陷1例,轻度单瘫2例。见表1。表1 2组术后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对于儿童闭合性颅骨凹陷性骨折,颅骨凹陷小于0.5 cm,一般采用传统方法,行颅骨撬拨复位后二期人工材料颅骨修补术[1]。颅骨凹陷较深用颅骨撬拨复位较难完成,须行二期手术。患者由于年龄较小,身体仍会继续生长,术后可能会出现钛钉脱落、钛网外露感染。颅骨缺损能引起头皮塌陷影响美观,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减低。再则颅骨缺损颅内压力及局部脑组织血流动力学的改变[2],会使患儿会出现头痛、头晕、癫痫等症状,并影响患儿的智力发展。尽管近年来人工材料的造形技术提高,使得人工颅骨修补的外形和成功率有了很大提高,但人工材料仍会产生各种并发症,如排异反应、头皮感染、皮下积液、外形差,与颅骨不能形成骨愈合。再次手术不仅增加了患儿痛苦和家庭经济负担,还可能会有各种并发症的危险。儿童颅骨骨质较薄,弹性大, 颅骨的粉碎性骨折、线形骨折和颅底骨折的发生率亦较成人低,当局部受到强大外力时易形成凹陷性骨折。因此儿童即使是轻微颅骨凹陷骨折,也可能诱发癫痫,故对此应及时处理。带骨膜蒂骨瓣开颅颅骨成形术凹陷性颅骨骨折,保留了骨瓣及骨片的肌蒂及骨膜蒂,保证其血运,游离骨碎片紧紧镶嵌在有血供的骨瓣框架上,也相应得到了血液供给。同时,骨瓣的框架结构限制了凹陷部分整复后的骨瓣变形,因此增加了稳固性。游离骨碎片经彻底清创及消毒液浸泡减少了感染机会。对于开放性骨折,若要将骨片重新置回,须在洗净后用H2O2溶液浸泡5 min,再浸泡乙醇或庆大霉素盐水5 min。对于颅内血肿,同期清除,并尽量修补硬脑膜的裂口。开放性颅脑损伤要严格清创,清除骨片、坏死脑组织和异物等。清创前创面组织中的细菌数量与感染发生无相关性,而清创后二者有明显关系;只要术中严格清创,则术后感染危险极小,此为开放性颅脑损伤自体颅骨Ⅰ期修补提供了理论依据[3]。与人工材料作颅骨修补相比较,自体颅骨修补手术消除了患者用人工材料带来的心理压力,而原位自体颅骨复位,除自身头颅曲线愈合良好外,又无排异反应,有益于患者身心健康。一次手术应用自体颅骨成形,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易行,术后颅腔接近正常,有利于颅脑损伤的恢复,避免二次手术损伤及手术风险,避免了患者不必要的费用。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对患儿的发育有明显改善。避免使用人造颅骨修补材料所造成的积液、感染、癫痫、导热、导磁等并发症[4],患儿依从性强。
带骨膜蒂骨瓣开颅颅骨成形术适用于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颅骨凹陷性骨折或伤口污染轻,骨折面积小的开放性粉碎性凹陷性颅骨骨折;但术前合并脑疝或术中发现颅内压较高者,则不宜采用Ⅰ期骨瓣塑形复位,应行去骨瓣减压,待Ⅱ期手术修补或再回植。开放性损伤污染严重者或时间较长有感染迹象者,应彻底清创,去除碎骨片,避免术后感染。
【参考文献】
1 谢仁恒,高方友,江明俊,等.自体碎骨片胶粘合成形治疗复杂凹陷粉碎性颅骨骨折.贵阳医学院学报,2005,3:278279.
2 出良钊,刘健,董明昊,等.应用医用胶工期整复粉碎性单纯性凹陷性颅骨骨折.贵州医药,2008,32:148149.
3 杨金福,廖达光,王知非,等.带蒂骨瓣开颅治疗儿童颅骨凹陷粉碎性骨折.基层医学论坛,2006,10:598599.
4 赵明,王重韧,徐欣,等.改良后颅窝正中带蒂骨瓣开颅术.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07,5:265267.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