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骨科论文 >> 正文  

吻合腓肠外侧血管的髂骨瓣移植修复小腿骨 皮 缺损

1例患者因所取骨块大,局部向前的弧度较大,影响美观。其余效果满意,下肢负重功能恢复,步态正常,无不良后遗症。

  3 讨论

  3.1 胫骨骨皮缺损的治疗选择 四肢骨缺损为骨科临床的治疗难点, 随着伤情日趋复杂,四肢外伤性骨缺损合并血管损伤、软组织缺损的病例日益增多。尤其在小腿,因局部解剖学方面的特点,使胫骨缺损合并血管、软组织缺损更为常见。绝大多数骨缺损使骨折处难以愈合, 需采用骨移植以促进骨折愈合。临床常用的骨移植包括:髂骨、腓骨、肩胛骨等。髂骨属于皮质-松质骨类型,骨质比较疏松,可塑性大,骨愈合能力强;髂骨前部可取的直线长度约10cm,带有髂嵴的髂骨瓣,有较好的承重作用;髂骨位置隐蔽,切取后对功能无明显影响,病人乐于接受;且髂骨可同时与其表面皮瓣一同移植。由于这些优点,髂骨是最常用的骨移植体。通常受区骨缺损在4~8cm范围内选用带血管游离髂骨瓣治疗[1]。该法体位方便, 具有血管蒂管径粗, 主干长,行程恒定,供血范围大, 从髂前上棘处开始, 主干血管共有 7~ 11个分支血管依次从髂嵴内唇上缘进入髂骨, 所以在血管蒂长度保证的范围内设计骨瓣, 其血运是有保障的[2]。且以旋髂深血管为蒂可行带血管的髂骨皮瓣移植,其中1例骨瓣切取10cm、皮瓣取到20cm×10cm,没发生皮肤坏死。

  3.2 受区血管的选择 在修复小腿组织缺损时,受区血管选择的原则应是保证移植组织瓣有良好的血运,同时对肢体的血供影响较小。临床常用的小腿供血动脉有以下数条:胫前动静脉、胫后动静脉、腓肠肌营养血管、膝内侧动静脉和股动脉[3]。对于合并小腿血管大段损伤或缺损的病例,血管吻合存在较大的难度。游离的髂骨瓣血管蒂与同侧胫前或胫后动脉吻合,可能对肢体的血供造成危害;髂骨瓣血管蒂与健侧胫后动脉桥式吻合,此术式创伤大,不仅破坏了健侧胫后动脉,而且移植的骨瓣需要长时间的血供,术后需要长时间固定双下肢[4];受区血管选用外侧腓肠肌营养血管,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桥接血管缺损,虽然增加了两个吻合口,但手术损伤小、风险低。另外,旋髂深动脉起始处外径平均2.9mm[3],腓肠外侧动脉起始处外径平均2.7±0.2mm[3],各有2条伴行静脉,供、受区血管口径基本相同,便于吻合。

  3.3 检测皮瓣的临床意义 由于小腿软组织水肿,皮肤弹性差,可伸缩性小,加之移植髂骨本身的弧度及周围携带的肌肉组织,使得骨移植后受区创面闭合困难,因此,不管皮肤是否缺损,我们采用髂骨移植的同时携带皮瓣,这样就使得创面的闭合更容易。携带皮瓣的另一个优点是:由于检测皮瓣与移植的髂骨的血供同源,术后通过观察检测皮瓣的血运,即能连续、实时、重复地监测移植髂骨的血供,以便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血供的障碍,保证移植手术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王成琪,陈中伟,朱盛修. 实用显微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2,646.

  2 汪华侨, 陈清旋.吻合旋髂深血管骨瓣的应用解剖.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7,20:206.

  3 任志勇.肢体组织缺损显微修复与重建手术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4,332-335;192;334.

  4 谭海涛,林源,江建中,等.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与健侧血管桥接修复下肢严重毁损伤.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2,25:71-72.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腓肠神经腓肠浅动脉逆行皮瓣修复足跟软
    血管吻合口局部条件的选择
    再次输卵管吻合术的可行性研究
    医用生物蛋白胶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的手
    吻合血管超长腓骨移植治疗胫骨严重粉碎
    食管球囊扩张吻合的临床研究
    应用吻合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
    生物可分解吻合环在肠梗阻肠吻合术中的
    逆行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临床
    应用吻合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
    生物可分解吻合环在肠梗阻肠吻合术中的
    逆行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临床
    器械吻合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