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骨盆恶性肿瘤的保肢治疗方法。方法 对16例骨盆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术前CT或MRI表现,按Enneking分区及Enneking骨肿瘤分期分类。对Enneking骨肿瘤分期Ⅱ期及转移瘤患者,术前化疗或放疗3个疗程。先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对能保留骨盆承重环的Ⅰ区、Ⅲ区、Ⅳ区肿瘤,直接手术扩大切除;不能保留骨盆承重环的Ⅰ区、Ⅲ区、Ⅳ区肿瘤,手术扩大切除肿瘤,自体或异体骨移植+重建钢板固定。Ⅱ区肿瘤,手术扩大切除肿瘤,可调式人工半骨盆置换或瘤块切除,克式针固定骨水泥填塞。术后继续放、化疗2-3个疗程。结果 术后随访1-3.5年,平均2.8年。所有患者均能下地行走,无肢体短缩。2例于术后1.5-2年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 根据骨盆肿瘤的部位选择相应的术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肢体功能。术前放、化疗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可提高骨盆肿瘤的切除率。综合治疗可提高骨盆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保肢率。
关键词:骨盆肿瘤;保肢;治疗
骨盆的恶性肿瘤较为常见,过去多采用截肢治疗,对患者的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近年来,由于手术技巧的提高,新辅助化疗、放疗的运用,骨盆恶性肿瘤的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保肢治疗已成为主流[12]。我院自2000年至2003年共对16例恶性骨盆肿瘤患者进行保留肢体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16例骨盆恶性肿瘤,男7例,女9例;年龄12-52岁,平均38岁。术后病理:软骨肉瘤6例,脊索瘤3例,横纹肌肉瘤1例,骨巨细胞瘤2例,转移瘤2例,骨肉瘤1例,软骨母细胞瘤1例。
1.1.2 肿瘤部位及分期 根据Enneking[3]的骨盆肿瘤部位分类方法,Ⅰ区8例,Ⅱ区3例,Ⅲ区2例,Ⅳ区3例。根据Enneking骨肿瘤分期,ⅠB期2例,ⅡA期7例,ⅡB期5例。2例为转移瘤。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进行病变部位CT或MRI扫描,判断肿瘤部位和范围。拍胸片、全身核素扫描排除肺部及其他部位转移。对Enneking骨肿瘤分期Ⅱ期及转移瘤患者,均行穿刺或活检获得病理类型,术前放疗或化疗3个疗程。放疗采用60Co γ线或10MVX线扩大野照射,加量至4000cGy,缩野至肿瘤边缘,加量至5500-6000cGy。化疗采用静脉阿霉素、长春新碱、氨甲喋呤、异环磷酰胺和顺铂的大剂量联合化疗。
1.2.2 手术方法 双侧髂内动脉结扎[4]:患者平卧,下腹部倒“八”字切口,腹膜外进入,于髂内动脉入盆有明显动脉搏动处分离、钳夹,检查足背动脉搏动,结扎双侧髂内动脉。所需时间25-40min,平均37min。手术方法选择:①11例能保留骨盆承重环的Ⅰ区、Ⅲ区、Ⅳ区肿瘤,直接手术扩大切除;②2例不能保留骨盆承重环的Ⅰ区、Ⅲ区、Ⅳ区肿瘤,手术扩大切除肿瘤,自体或异体骨移植+重建钢板固定;③2例Ⅱ区肿瘤,手术扩大切除肿瘤,可调式人工半骨盆置换。1例因经济困难,采用瘤块切除,克式针固定骨水泥填塞。
1.2.3 术后治疗 所有患者均于术后放疗或化疗2-3个疗程。
2 结果
2.1 术中并发症 出血400-950mL,平均665mL。输血0-600mL,平均395mL。无失血性休克,无其他脏器损伤及术中患者死亡。
2.2 术后并发症 共有7例出现并发症。3例伤口积液愈合不良,1例出现伤口积液愈合不良并下肢静脉血栓及下肢神经损伤加重,1例伤口感染;1例下肢神经损伤加重,1例大小便失禁。伤口积液愈合不良及感染,经清创、放置冲洗引流管后愈合。下肢静脉血栓经溶栓治疗后好转。术后1年随访时,1例下肢神经损伤恢复。
2.3 随访情况 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最短1年,最长3.5年,平均2.8年。2例于术后1.5-2年复发,无死亡病例。植骨患者于术后4-6个月可见明显植骨愈合。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下地行走,无肢体短缩。根据范清宇等[5]提出的骨盆肿瘤术后功能评判标准:优3例,良12例,可1例。
3 讨论
骨盆及其周围的软组织是结缔组织肿瘤的妤发部位之一,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骨盆恶性肿瘤在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瘤块较大,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手术是治疗骨盆肿瘤的主要方法,但由于骨盆解剖复杂,与脏器、神经、血管关系密切,手术治疗对骨科医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半骨盆切除是过去治疗骨盆恶性肿瘤的常用方法。然而,由于术后患者失去了半侧骨盆和同侧下肢,给患者的精神和肉体造成巨大的创伤和病残,常使患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