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自1995年至1998年,在单一牵引疗法基础上,同时配合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一、本组304例中,男185例,女119例,其中20岁以下8例,21~30岁90例,31~59岁157例,60岁以上49例。病程最短3天,最长者20余年。有明显腰部扭伤史者178例。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和腰椎CT确诊,腰椎间盘突出部位于L3、413例,L4、5107例,L5S189例,二个以上节段突出95例。
二、治疗方法分两组:1.牵引组: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床脚垫高20~30 cm,每侧牵引重量为7~10 kg,每日1~2次,每次1~2小时。一般3~4周为一疗程。2.治疗组:牵引方法及疗程同上,配合硬膜外神经阻滞。患者取侧卧位,病侧在下,腰椎间盘突出穿刺点选在疼痛部位上一椎体间隙,针尖斜向下。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注入镇痛液(内含2%利多卡因5 ml~8 ml、注射用水10 ml,氢化泼尼松125 mg,维生素B12100 μg,维生素B1100 mg),一次缓慢注入硬膜外腔,注药后平卧45~60分钟,每周一次,三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标准为优、良、差三级。优: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直腿抬高试验80°以上,恢复正常工作。良:临床症状及体征大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试验50°以上,能正常生活及轻便工作。差: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四、结果:本组经3个月~2年随访,牵引配合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组258例,优良率
97.7%。牵引组46例,优良率89.1%。疗效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显著。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分组(例) 优 良 差 优良率
治疗观察组(258) 201(77.9%)
51(19.8)
6(2.3%)
97.7%
牵引对照组(46) 16(34.8) 25(54.3) 5(10.9%) 89.1%
讨 论
针对本病的主要症状和发病机理,笔者认为对病史较长的患者,采用牵引结合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效果较好。牵引能使腰肌松弛、腰椎间隙增宽、椎间盘内产生负压,松弛纤维环周围组织和脊椎周围韧带,使突出髓核回纳,改善减轻或消除对神经的压迫。配合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麻醉药抑制椎管内神经末梢的兴奋性,皮质激素可使炎症缓解,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局部组织代谢,并减少局部炎性介质及酸性代谢产物的聚集,解除腰部肌肉的痉挛[1]。
我们通过多年临床实践认为采用牵引结合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参 考 文 献
1 宋绪栋,袁 波.牵引治疗颈腰椎病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颈腰痛杂志,1997,18: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