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影像学(X线平片、CT及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资料确诊的病理,对已有完整资料34例47个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平片、CT及MRI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7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Ⅰ期16髋,Ⅱ期31髋,在X线平片、CT及MRI的确诊率分别是29.8%、59.6%,100%。结论:MRI与其他影像检查方法相比能够更早发现病变,且敏感性和准确率高于CT和X线平片。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资料与方法
1996年6月~2005年6月收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53例。资料完整者34例,单侧21例,双侧13例,47ANFH。男20例,女14例。年龄21~54岁,平均37.5岁。
影像学方法:全部病例均行双髋关节X线平片,CT和MRI检查,将MRI、手术及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CT检查行股骨头横断面扫描,层距5mm,层厚5mm。MRI检查扫描范围自髋臼上3cm至股骨粗隆下,层厚5mm,间隔1mm连续扫描,T1W1(TR500ms,TE8ms),T2W1(TR4000ms,TE96ms),均摄横轴位及冠状位。
结 果
发病情况:47个ANFH,单侧21例,双侧13例。0期0髋,Ⅰ期16髋,Ⅱ期31髋,X线平片发现14个,准确率29.8%,CT发现28个,准确率59.6%,MRI发现所有47个病例。
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0期0髋,Ⅰ期0髋,Ⅱ期14髋。Ⅱ期AFNH又分为Ⅱa期,显示广泛骨质疏松,散在骨硬化或囊变,但头外形轮廓正常,无塌陷。Ⅱb期显示骨小渠改变,局部硬化或形成向上弧形硬化带,软骨下可见骨稀疏或囊变区,头顶塌陷在2mm之内,关节间隙正常期。
CT:0期0髋,Ⅰ期7髋,主要表现为“星征”,即股骨头内星芒状结构异常,骨小梁增粗变形,股骨头外形光滑完整。Ⅱ期21髋,表现为股骨头外形完整或稍变形,皮质下骨质疏松囊变,皮质中断。
讨 论
由于ANFH骨髓细胞的变化早于骨质改变,MRI可在骨修复前反映出骨髓细胞的变化,不仅能发现“双线征”、骨髓水肿等骨坏死的早期表现,而且能显示关节腔积液及周围软组织情况,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在本组织早期(Ⅰ~Ⅱ期)病例中分别有髋和髋先于CT、X线平片发现。早期(Ⅰ~Ⅱ期)股骨头坏死的X线平片、CT及MRI的确诊率分别为29.8%、59.6%、100%。
MRI是诊断早期骨坏死最敏感、最特异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由于MRI多参数多方位成像,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能清晰显示病变部位的范围、骨髓水肿、关节腔积液和周围软组织的变化等,因此可用于早期诊断及高危因素患者的筛选,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任安,张雪哲.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研究简况.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31(3):199-202.
2 朱盛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疗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81.
3 刘春红,刘晓红,刘吉华,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积液的MRI研究.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22(4):314-316.
4 邱维加,何卓凯,刘光俊,等.CT灌注成像对脑缺血半暗带的评估研究.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1):13-16.
5 王均干,姜建成,侯海燕,等.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19(1):64-66.
6 刘兆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超声诊断.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3,5(6):376-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