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骨科论文 >> 正文  

肺部感染 气管切开 病原菌 重症监护病房

乳酸-聚羟基乙酸(polylacticl-glycolic acid copolymer,PLGA)膜具有良好的骨引导作用,但其本身无骨诱导作用。近年来,很多学者倡导将MGBR技术与骨生长因子联合应用,以促进骨再生,获得了比单纯使用MGBR技术更好的效果[4] 。本实验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ar,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Ⅱ,IGF-Ⅱ)和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ovine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BMP)与PLGA膜复合,制备三种诱导骨再生膜,通过其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观察MGBR作用、降解特性、生长因子的缓释作用及诱导成骨作用,旨在研制具有骨引导和骨诱导双重成骨作用的可降解性诱导骨再生膜。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昆明小鼠10只(北京动物所),鼠龄1.5个月,体重25~28g。日本大耳白兔27只(天津实验动物中心),兔龄5个月,体重2.0~3.0kg。

  1.2 bBMP提取及肌袋诱导成骨试验 参照Urist方法[5] 提取新鲜小牛长骨的bBMP,将提取bBMP冻干粉埋植于12只小鼠左下肢肌肉内,5mg/只;右下肢为对照侧,模拟手术注射生理盐水。于植入术后1、2、3周切取局部组织,HE染色观察。

  1.3 三种诱导骨再生膜的制备 将90mg/mL的PLGA三氯甲烷溶液,在载玻片上流沿成膜,室温挥发15min,得到PLGA膜;用一定方法分别依次将5mg的bBMP,40活性单位IGF-Ⅱ和5μg bFGF吸附在PLGA膜上,室温挥发24h至干燥,得到PLGA/bBMP,PLGA/bBMP+IGF-Ⅱ,PLGA/BMP+IGF-Ⅱ+bFGF三种膜,塑料袋封装,环氧乙烷消毒备用。扫描电镜观察膜表面微观结构。

  1.4 建立动物模型和实验分组 27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3组,每组9只,按文献方法[6] 建立双前肢桡骨10mm节段性骨缺损模型,植入三种诱导骨再生膜(见图1),一侧为实验组,另一侧为对照组。单纯PLGA膜作为对照组(A组),实验组分为B组:PLGA/bBMP;C组:PLGA/bBMP+IGF-Ⅱ;D组:PLGA/bBMP+IGF-Ⅱ+bFGF。分别于2、4及8周处死,通过大体观察、Giemsa组织学染色、四环素荧光标记[7] 及组织计量学分析[8] ,结果采用方差分析。

  图1 诱导骨再生膜管安放位置(略)

  1.5 外源性生长因子的免疫组化检测 免疫组化采用SP法,DAB方法显色,苏木精复染,中性树胶封固。PBS代替Ⅰ抗作为阴性对照。兔抗人IGF-Ⅱ抗体(Sigma)工作浓度为1∶125,兔抗牛BMP(Sigma)工作浓度为1∶300,兔抗人bFGF(Sigma)工作浓度为1∶500。2、4、8周时,分别对PL-GA组和PLGA/bBMP+IGF-Ⅱ+bFGF组的组织切片经二 甲苯脱脂,梯度乙醇脱水后行免疫组化染色,呈棕褐色颗粒为阳性。

  2 结果

  2.1 PLGA/bBMP膜的表面微结构观察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PLGA/bBMP膜未见孔隙,表面粘附了生长因子后,膜的一侧形成珊瑚状粗糙面(见图2),另一侧呈光滑面。

  图2 诱导骨再生膜扫描电镜(略)

  2.2 bBMP的骨诱导活性 局部解剖观察:bBMP植入后1周时植入区出现小结节团块,质稍硬;2周时植入区内结节渐增大,淡黄色,质较硬,与周围肌肉组织界限不清;3周时结节处骨化,形成硬质骨,有白色骨皮质和少许红色似骨髓样物质,与股骨不连,新生骨体积大约0.5cm×0.4cm×0.3cm。对照侧均未发现新骨形成。

  组织学观察:bBMP植入7d时植入区可见大量间充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并向其周肌间隙浸润性生长,肌纤维被分割成条索状,间充质细胞肥大,胞核增大,并开始向软骨细胞分化,软骨细胞从周围向中央逐渐成熟,部分区域可见孤立的软骨岛,可见未成熟的前软骨细胞;第14天植入区包块内出现陷窝样特征的软骨细胞和新生骨,细胞周围形成软骨基质,新生软骨为弹性软骨样特征,肌肉组织中新骨明显可见,钙化的骨样组织呈蓝色,见髓腔形成;第21天可见骨基质形成和不规则的骨髓腔出现,新骨增多,有骨小梁及骨髓形成。

  2.3 诱导骨再生膜的骨修复功能

  2.3.1 PLGA诱导骨再生膜(A组) Giemsa染色:术后2周PLGA膜完整,膜管外结缔组织大量增生,对膜管形成严密包裹(见图3a);4周时缺损区内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感染病人的营养支持
    人工关节假体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
    热应激反应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肺损伤的影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不同模式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抗
    新出现的几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先天性梅毒合并弓形体、巨细胞病毒感染
    母婴人乳头状瘤病毒亚临床感染的检测
    妊娠中晚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妇女胎
    广西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调查
    云南省瑞丽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自
    人脑肿瘤猴病毒40的感染状况及来源研究
    人类疱疹病毒6 7型体外感染淋巴细胞对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