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手术才能解除患者的痛苦。选择双极半髋关节置换手术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达到上述要求。
2.2 手术前的准备 选择双极半髋关节置换手术,对手术前的准备工作要求比较周全。笔者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项:(1)常规术前检查,如三大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摄胸片,做心电图检查。(2)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手术前需调控至正常范围。(3)对于陈旧性骨折患者,手术前需检测患肢的长度。与正常侧长度一致者,可行皮牵引,使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松弛;比正常侧长度短者,则需进行骨牵引一周,使髋关节周围组织松弛。(4)摄双侧髋关节骨盆正位X线片,以便选择假体大小之用。一般由健侧的测量数据作为选择假体大小的依据。因患侧的解剖位置有变化,测量的数据不准确。(5)假体的准备,根据由正常侧测量的数据,选择同号及小一号和大一号的假体头和柄以备用。(6)术前使用抗生素,人工关节假体感染多为革兰阳性菌所致,其中以葡萄球菌最为多见,其次为链球菌、大肠杆菌以及厌氧菌等[2],一般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克林霉素、磷霉素等。(7)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该手术的利弊,并求得签字同意。以便术后配合治疗、功能锻炼及后期保养。
2.3 手术操作中的关键技术要点 (1)手术切口稍呈弧形,中部绕过股骨大粗隆顶部,便于显露和进行股骨髓腔的处理。(2)臀中肌于股骨大粗隆顶部切断时,两断端的缝扎线予以保留,以便在手术后期缝合切断的臀中肌时,可以直接将缝扎线打结,缩短手术时间。(3)关节囊做“T”形切开,便于股骨颈及头的脱位显露。(4)股骨颈截骨面的确定,距股骨小粗隆上1.5 cm长的股骨矩处进行截骨,便于股骨近端髓腔的扩髓易达到技术要求,特别是股骨近端髓腔偏小而只能容纳1号柄假体的患者,有利于股骨柄假体插入时有完整的股骨矩的支撑。保留股骨矩的完整,可以防止股骨头假体的下沉。(5)股骨颈前倾角的确定,股骨颈截骨面的长轴方向即为前倾角的方向。(6)股骨近端髓腔的扩髓,应尽可能清除干净松质骨,以利于骨水泥的固定牢固。(7)于股骨髓腔内填骨水泥时,先放置一根适当长的输液管于髓腔内,以排出髓腔内的气体和血液,减小髓腔内的压力,预防脂肪栓塞的发生及增加骨水泥的固定作用。(8)外溢于股骨柄假体外的骨水泥必须清除干净,以防脱落至关节腔内,引起关节疼痛及髋臼的破坏。(9)选择相应大小的双极股骨头假体。髋关节的髋臼呈球窝形,股骨头略呈卵形,其纵轴略大于横径,因此球形的人工股骨头不可能与髋臼软骨均匀接触。Harris报道若假体头比原有头大3 mm,则头仅与髋臼边缘接触,压力增加30%,而摩擦力距增大600%,这样易引起术后疼痛;若小3 mm,则头仅与髋臼顶部相接触,压力则增加300%而造成软骨磨损及中心性脱位[3]。股骨头假体大小的确定是取股骨头周直径中最小的数值。(10)将股骨头假体复位后,必须活动髋关节,屈髋90°、内收、旋转髋关节均不脱出。屈伸髋、膝关节,检查松紧度,如太松,则需更换长一点的颈;如太紧,则需更换短一点的颈。
2.4 老年患者股骨颈头下型骨折选择双极半髋关节置换的优点 (1)一次手术解决问题。老年患者股骨颈头下型骨折,骨折不愈合的几率较大,股骨头坏死几率高,选择其他方法治疗不能保证骨折愈合和股骨头不坏死。随着年龄增大,全身各器官功能减退,手术治疗风险将不断增大,如选用双极半髋关节置换,可一次解决问题。(2)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半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于1个月后即可下床活动,不像其他治疗方法需3~6个月骨折愈合后才能下地活动。这样就大大缩短了卧床时间,减轻痛苦,亦明显减少因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3)生活能自理,提高生活质量。患者于手术后1个月即可下地活动,生活可以自理,减轻家庭成员的护理强度,同时提高生活质量,恢复对生活的热情。(4)双极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间较短,能减少手术中的危险,提高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荣国威,王承武.骨折.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93.
2 胥少汀.骨科手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65.
3 葛宝丰,卢世璧.手术学全集矫形外科卷.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030.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