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C7最小为13.8 mm。由于Montesano等[12]研究认为,有效的螺钉长度是生物力学强度的关键,因此,Magerl法的生物力学强度优于RoyCamille法。而Barrey等[13]研究后发现,在C3~4用RoyCamille技术的螺钉显示比用Magel技术的螺钉明显较高的拔出力,在C5~6组则没有明显差别。并认为脊柱水平和性别是预示拔出抵抗力的主要因素。
3.3 进针深度的研究 Heller等的生物力学实验显示,直径3.5mm的皮质骨螺钉,穿透侧块双层骨皮质时具有最大的拉出阻力,比单皮质固定要强20%[14]。而Muffoletto等[15]按Magerl法进针,认为14 mm的单皮质螺钉能提供与双皮质螺钉固定相当的结构稳定性,而且其安全性大大提高。Stemper等[16]通过对下颈椎侧块的解剖学研究认为:Magerl技术和RoyCamille技术安全的进针长度都是在C4~C6最长,而C3稍短,C7最短;Magerl技术的平均螺钉长度要比RoyCamille技术在C3~C6上长2.6 mm,在C7水平长1.3 mm。相同节段的螺钉长度男性比女性长。
3.4 不同节段的比较 关于抗阻力研究,Swank等[17]研究认为,不同节段螺钉拉出阻力有显著差异,拉出阻力以C4最大,而上下两侧渐变小,C7 侧块抗拔出力较小,建议C7采用椎弓根螺钉技术固定。Sekhon[18]研究后认为,在C7节段大部分侧块螺钉固定牢固,不需要椎弓根螺钉的固定。Smith等[19]发现螺钉松动易发生在颈椎侧块钢板的头尾两端。Barrey等[20]研究认为,RoyCamille技术较容易损伤关节面,特别是在C5和C6节段。在C3和C4节段,RoyCamille技术是最好的选择。但在C5和C6,RoyCamille技术和Magerl技术没有生物力学上的差异,Magerl技术安全,但操作相对复杂。
3.5 侧块固定失败后的解决方法 Hostin等[21]研究用直径3.5mm的螺钉的Magerl技术侧块固定失败后的解决方法,他比较了用4.0 mm的螺钉采用Magerl技术的原轨道进入和改用Roycamille技术,在生物力学上没有显著差异(382 N Magerl,351 N RoyCamille),而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则显示了极大的抗拔出阻力(566 N)。
4 临床应用
4.1 器材的选择 目前,临床报道的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主要有钉板技术和钉棒技术。An等[22]研究认为,由于C3~C7上下相邻关节中心点的距离变化较大(9~16 mm,平均13 mm),因此,选择合适的钢板较困难。但目前应用的Axis钛金钢板[23]已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钉棒固定不受这种限制,但占据的空间较大。Grubb等[23]使用钉棒系统行单皮质固定,钉板系统行双皮质固定,结果发现钉板的旋转稳定性强,而钉棒屈曲稳定性强,破坏力矩高;钉板的主要破坏方式为侧块骨折和螺钉松动,钉棒为上螺钉松动拔出,认为钉棒的屈曲稳定性优于钉板。Deen等[24]通过对21例患者进行了术后1 年的随访,认为钉棒系统比其他方法优越。
4.2 侧块内固定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原则上凡是引起颈椎椎间关节破坏的损伤和疾患,各种创伤导致的颈椎后方结构的稳定性破坏以及需要后路减压的颈椎不稳定的, 只要其侧块结构保持完整, 均可采用侧块固定。对椎体骨折、椎间盘损伤致脊髓前方受压神经根损伤,椎体压缩性骨折高度丢失大于25%者,应视为禁忌证[26]。
4.3 侧块内固定的并发症 ①解剖相关的,包括脊髓和椎动脉、神经根、关节面及关节突的损伤:脊髓和椎动脉的损伤,国内外文献罕见报道[27],关于神经根损伤,标本研究中RoyCamille法的神经根损伤率为0.8%,Magerl法的神经根损伤率为7.3%。关节面和关节突损伤:RoyCamille法的关节面损伤率为22.5%,而Magerl法的关节面损伤率为2.4%;关节突骨折的概率在RoyCamille法为6%, 而在Magerl法为7%。② 内固定物相关的并发症:包括螺钉松动、拔出、折断,钢板的断裂。Magerl法的螺钉松动率为0~3.8%;RoyCamille法的螺钉松动率为1.1%,螺钉脱出率为0.2%。③ 其他的并发症:包括医源性椎管狭窄(2.6%),感染(1.3%),再脱位(2.6%),假关节形成(1.4%),术后相邻节段椎体退变(3.8%)等。
4.4 术后颈椎曲度的改变 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Pateder等[28]从手术后即刻到长期随访的影像学检查发现,颈椎侧块固定的前后曲度改变平均在2°(范围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