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入远端两枚锁钉。
1.3 术后处理 常规抗炎治疗。术后立即行踝、趾关节的被动活动,麻醉消退后行膝、踝、趾关节主动活动,3个月内不负重的情况下活动关节,3个月后摄X线片,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决定负重活动的时间。
2 结果
148例获得随访,时间3个月~8年,随访内容包括患侧髋关节的功能(按Harris评定标准),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具体见表1、表2。表1 髋关节功能评定结果 表2 骨折愈合及并发症结果
3 讨论
3.1 手术方法比较
3.1.1 多枚空心钉 该手术闭合复位,创伤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显示其微创优点,三枚钉呈三角形分布,起到加压、抗旋转作用,对于Ⅰ、Ⅱ型稳定性骨折可达到坚强内固定作用。并且对股骨头血运破坏轻,愈合率高,本组48例,只有1例不愈合,但是较其余2种方法,内固定牢靠程度较差,发生髋内翻机会较多,本组48例有3例发生髋内翻,1例螺钉松动,特别是Ⅲ、Ⅳ型不稳定型骨折及严重骨质疏松患者,该内固定欠稳定,不能起到坚强的内固定作用。
3.1.2 DHS内固定 DHS是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固定方法,适用于各种转子周围骨折,具有固定牢固、操作方便的特点,而且结构具有动、静力加压及张力带作用,其滑动加压有利于早期负重及骨折愈合。但缺点是手术创伤较大,加压螺钉较粗对股骨头的切割及血运破坏较重。本组58例,其中1例发生股骨头坏死,1例发生股骨头切割,2例骨折不愈合,特别对老年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在术前应做正确的评估。
3.1.3 PFN内固定 该内固定与侧板系统比较,髓内针较坚强,能有效控制骨折的短缩及旋转,PFN承受应力轴心比DHS向内移,抗疲劳能力强。主钉(股骨颈螺钉)直径较小,减少股骨头血运的破坏,而且股骨颈2枚螺钉能有效地防止骨折的旋转,远端锁钉可减少主钉远端的应力集中,但操作较其他2种方法要求高,入钉点偏移可引起较多的并发症。本组38例其中1例发生髋内翻,1例发生股骨干骨折,1例骨折不愈合。
3.2 手术方法选择 对Ⅰ、Ⅱ型稳定型骨折,尤其是有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较大手术者,可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多枚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对于青壮年患者及Ⅲ、Ⅳ型不稳定型骨折或老年骨质疏松严重者,应选用DHS或PFN内固定。本组内DHS与PFN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治愈率及并发症相似。而笔者认为对于青壮年患者及Ⅲ、Ⅳ型不稳定型骨折可采用DHS内固定,有固定牢固、能够早期活动、骨折相对愈合较早等优点。而对于老年骨质疏松的Ⅲ、Ⅳ型骨折,多采用PFN内固定,有手术创伤相对较小,主钉对股骨头的切割小,并且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低等优点。
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率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的类型及全身健康状况具体分析,综合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可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仁和医学论文网专业提供代写代发医学论文服务,并提供大量论文资料,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