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韧带损伤相似,多由车祸、运动损伤、摔伤引起,若不能及时处理,将导致膝关节不稳,而被迫行二期韧带重建术,因此,笔者强调在膝关节损伤后,应及早正确诊断,并对移位的胫骨髁间棘骨折进行手术治疗。既往常用切开复位钢丝或螺钉内固定,因开放手术创伤大,术后住院时间长,容易发生膝关节粘连或僵硬。随着McLennan[3]应用关节镜技术微创治疗胫骨棘骨折以来,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ARIF)逐渐替代了以往的开放复位固定(ORIF)。关节镜技术的优势在于:(1)关节镜下检查的视野能够克服切开直视手术的盲区,直接了解关节内各结构的损伤,可同时治疗关节内软组织损伤;(2)在特殊器械的帮助下,能基本保证骨折的准确复位,从而保留了交叉韧带的功能;(3)直接观察骨折块固定后的稳定程度,以及判断膝关节在屈曲活动时,前、后交叉韧带的张力是否正常,这对术后康复很重要;(4)可以直接清除脱落的软骨片、小骨片和血凝块等;(5)可以同时处理关节腔内发现的其他损伤病变,如半月板;(6)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感染机会减小;(7)对关节内生理环境干扰少,并发症少,疼痛轻,恢复快,功能好,预后好。整个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康复快,住院时间减少,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关节内骨折必须解剖复位及有效内固定,这样才有利于早期行关节活动,避免关节僵硬,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亦如此。对骨折块的固定,目前有多种方法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如使用特殊的螺钉对前交叉韧带止点骨块固定或使用钢丝固定,目前国内文献报道的大部分是使用钢丝固定方法[4]。笔者认为内固定方式的选择应根据骨折块的大小、形态及与前交叉韧带的关系来决定。对于骨折块>6mm,与前交叉韧带联系密切时,首选1~2枚3mm松质骨空心螺钉进行固定,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和固定强度可靠等优点;而骨折块<6mm或骨折块粉碎时,则选用细钢丝通过胫骨骨隧道拖至关节外固定,应用钢丝时尽可能与骨折块纵轴方向一致,这样才不会出现骨折块再次碎裂或固定不牢固等情况;对骨骺未闭患者选择应用可吸收缝线缝合固定,这与Owens等对骨骺未闭合患者使用可吸收性缝线固定相一致。
另外,笔者认为术后康复训练也非常重要。术后应按照“早活动晚负重”的原则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循序渐进。早期鼓励患者进行踝关节和髋关节的主动运动及股四头肌“静态性收缩训练”和“直腿抬高训练”。1~2周后根据骨折形态及固定牢固程度开始在床上进行膝关节弯曲训练,并逐渐加大膝关节弯曲角度直到正常为止。手术后3天可持拐下地活动,下地时患肢不负重并带夹板固定至12周。术后3个月后经复查后决定是否负重行走。
总之,在治疗胫骨止点Ⅱ、Ⅲ型骨折时,采用关节镜辅助下撬拨复位空心钉、钢丝等固定的手术,具有创伤小、可同时处理关节腔内的其他损伤等优势,可以获得骨折愈合快、膝关节功能良好的近期疗效,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Rassmussen PS. Tibial condylar fractures. Impairment of knee joint stabilitu as an indicator for surgical treatment.J Bone Joint Surg(Am), 1973,55:1331-1350.
2 Meyers MH, Mckeever FM. Fracture of the intercondylar eminence of the tibial.J Bone Joint Surg(Am),1970,52:1677-1684.
3 McLennan JG. The role of arthroscopic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fractures the intercondylar eminence of the tibial. J Bone Joint Surg Br,1982,64:477-480.
4 张羽飞, 王立德, 孙康. 介绍一种经髌上入路关节镜下治疗髁间嵴骨折.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7(6):100.
仁和医学论文网专业提供代写代发医学论文服务,并提供大量论文资料,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