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 2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注: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发现与药物有关的毒副作用及全身不适,2组患者安全性指标检查均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3 讨论
膝骨性关节炎属中医学“骨痹”、“筋伤”范畴。《素问·痹论》所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是痹证的纲要,道出了风寒湿邪侵入人体形成痹证的学术思想,同时认为本病与年老体衰、长期劳损、外感风寒湿邪有关。先贤在临床中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立法多以肝肾不足、精血亏损为本;感受风、寒、湿热、气滞血瘀为标的病因病机为出发点,应用中药内服、外治等多种方法对本病进行辨证论治。
《医学源流》有“外科之法,最重外治”之说,《理瀹骈文·续增略言》说:“外治非谓能见脏腑,皮肤隔而毛窍通,不见脏腑恰直达脏腑也。”在膝骨性关节炎中药内治疗法临床疗效肯定的基础上,这一治则对膝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药外治疗法同样适合,这也是中医药外治法作为治疗骨痹证常用而有效方法的原因之一。中医外治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方法多种多样,临床报道较多且常用的方法有热敷法[7]、熏洗法[8]、贴敷法[9]、中药关节腔注射及冲洗[10]、针灸推拿[11]、小针刀[12]以及中药离子导入[13]等疗法。
本研究表明,使用的热熨法是将中药湿敷疗法同熨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2种疗法有机结合,使其互相促进、互相利用,进而提高治疗效果。依据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治疗原则,应用骨伤Ⅰ号方对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后患者进行热熨治疗,临床疗效满意。方中用续断、骨碎补可补肝肾、强筋骨;羌活、防风、木瓜、白芷、川椒、透骨草等可祛风散寒、通络止痛、消肿渗湿;红花、乳香、没药、当归等可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可共奏强筋健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效。
关节镜清理术作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一种姑息性疗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其原理是通过刨削吸引器械切除增生的滑膜及游离碎片,用打磨器械切除增生的骨赘,将软骨脱落后暴露的骨质面磨平,修整损伤的半月板;同时,通过关节镜下选择性、有限化微创清理术,有利于解除运动轨迹的阻挡和撞击,清除关节内致痛因子、软骨降解微粒、大分子成分、关节软骨磨损后的碎屑和微结晶、炎性致痛因子,从而达到改善膝骨性关节炎的症状和提高关节功能的目的。但是,关节镜清理术作为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也存在着自身的不足与缺陷:(1)关节镜清理术也存在手术创伤,术后患者因手术创伤在一定时期内出现关节疼痛和肿胀等症状,对患者关节功能的早期康复有直接的影响和阻碍;(2)关节镜清理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清除了关节内的致病因素,能够改善关节内的理化环境,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关节内骨与关节软骨以及细胞外基质正常耦联失衡的病理机制。因此,对于如何有效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关节功能状况以及阻断其病理演变过程已成为目前众多学者探讨和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发现,对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经关节镜清理术后患者应用骨伤Ⅰ号方热熨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关节症状,尤其对关节镜清理术后患者关节疼痛和肿胀症状的减轻及缓解更为显著,进而改善患者关节功能状况,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关节镜清理术治疗。关节镜清理术后应用骨伤Ⅰ号方热熨治疗有促进患膝局部微血流循环和增加组织渗透性的作用,通过治疗可扩张局部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环,降低骨内压力,改善微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使炎症和瘀血吸收消散,肿胀消退,同时改善骨血流供应,阻止或减慢骨赘生成;通过治疗使药物的有效成分能够渗透到关节组织内,增加局部组织的渗透性以及氧离子和营养成分的供给,清除瘀积的酸性分泌物,从而达到疏通经络、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目的。其作用机制及远期疗效尚有待于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进一步验证和阐明。
【参考文献】
[1] 张乃峥,施全胜,张雪哲,等.膝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内科杂志,1995;34(2):84-87.
[2] Hochberg MC. Prognosis of osteoarthritis[J].Ann Rheum Dis,1996,55:685-688.
[3] Altman R, Asch E, Bloch G, et al.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criteria 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rheumatism association:development o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