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重:考虑主要是由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已有研究表明,患者的年龄、症状持续时间和合并糖尿病等临床因素可能影响手术的疗效〔8〕。老年患者神经功能的自我修复能力较差,脊髓长时间受压所引起的不可逆性损伤,以及糖尿病所致神经微血管病变可降低手术减压治疗的效果。②术后迟发脑脊液漏:我们认为迟发脑脊液漏是由于减压后膨胀的硬膜囊和减压后的骨缘摩擦造成硬膜囊损伤破裂。在后期的手术中用气动磨钻将减压后的骨缘磨至光滑无锐利突起,可有效降低该并发症的发生。③术后C5神经根根性症状:有学者认为是由于术中创伤导致的,也有学者认为是由于椎管减压后,脊髓向后漂移导致C5神经根栓系牵拉导致的〔9〕,目前后者观点被普遍接受。
3.3 影像学诊断的意义
颈椎正侧位X线平片通常仅作筛选,颈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可了解颈椎椎体间的稳定性。连续型和混合型OPLL后纵韧带骨化范围内的颈椎节段只有微动或稳定不动,其邻接的椎间隙常有失稳现象。CT对OPLL诊断的准确率达100%,它能准确地了解后纵韧带骨化的位置、范围、形态、成熟度及对椎管容积的影响等方面的情况,可精确测量椎管狭窄率及各节段骨化块形状、大小、偏移程度,对解释临床表现及优化手术方案均有价值〔10〕。MRI虽然不能很好的显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块,但能清楚地显示椎管、硬膜囊和病变的相互关系,直接显示椎管内脊髓、神经根受压情况〔11〕。
3.4 手术方式
OPLL 治疗常用的手术方式有: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术。前路手术可以直接切除脊髓前方致压骨化灶,对脊髓进行彻底减压,同时通过前方内固定物维持脊柱结构的完整性,避免脊柱前柱破坏后导致的运动失衡。然而由于骨化的后纵韧带常累及多个节段,前方手术减压范围较大后,对颈椎完整性破坏较大,术后并发症也较多。前路减压融合的手术指征:节段型(少于2个椎体);局限型;合并间盘突出。禁忌证:连续型或者混合型(大于3个椎体);明显的颈椎后凸畸形;发育性椎管狭窄;后方存在黄韧带肥厚或者骨化。前路手术虽然能直接解除压迫,但危险性极大,操作复杂,极易损伤脊髓,而且前路减压融合术后邻近节段出现有症状的退行性病变也逐渐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后路减压适应证:大于3个椎体的广泛OPLL;连续型和混合型;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通过椎板减压或者椎板成形术,可以达到直接减压,并且借助颈椎的生理前凸,使颈髓出现后移。有学者报道,最大后移可达8 cm。后路手术由于操作简单,对前方长期压迫的脊髓损伤较小,因而尤其适用于颈脊髓严重损伤且椎管狭窄严重的患者,并且减压范围不受影响。后路手术方式无明显禁忌证,但是仍存在很多的缺点:由于对于后柱破坏较多,术后容易出现颈椎失稳;瘢痕黏连导致硬膜牵拉,出现神经症状加重;前方的压迫并未解除,减压并不充分,而且颈椎椎板切除减压术后失稳,也已经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12〕。至于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非常充分,但是患者需接受两次手术,创伤较大。本文采用后路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直接行后路的椎板切除后,既解除了黄韧带皱褶,肥厚对脊髓的压迫,又通过脊髓的后移使来自脊髓前方的压迫得到间接的解除,内固定系钉棒系统,通过预弯棒、旋棒等技术可尽最大限度地恢复颈椎的生理前凸,利用弓弦原理,从而使来自颈髓前方的压迫间接地获得进一步的解除,同时颈椎又获得了稳定性的重建,相应地减少了颈髓再损伤的可能性。同时避免了前后联合手术,减少创伤,减轻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 黄红云,冯 涛,崔月汉.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发生和病因学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5(5):2724.
2 Matsunaga S, Yamaguchi M, Hayashi K, et al. Genetic analysis of 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J〕. Spine,1999,24(10):9379.
3 Koshizuka Y, Ikegawa S,Sano M,et al.Isolation of novel mouse genes associated with ectopic ossification by differential display method using ttw,a mouse model for ectopic ossification〔J〕. Cytogenet Cell Genet,2001;94(34):1638.
4 Hoshi K, Amizuka N, Sakou T, et al.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