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锻炼。图1 皮瓣转移修复过程
本组11例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组织缺损全部成活,其中3例术后3~5 d出现皮瓣远端部分皮下脂肪液化,均经换药治愈,皮瓣边缘无坏死。移植外观好,无明显臃肿。临床随访9例,随访时间2~12个月,皮肤感觉恢复,拇指功能良好。皮瓣供区植皮区平整,食指屈伸活动无受限。
3 讨论
我们认为,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组织缺损有明显优势:①食指背侧皮瓣以食指桡侧第1掌背动脉为蒂,血管恒定,供血充足,该动脉有静脉伴行,术后皮瓣静脉回流通畅;②皮瓣含桡神经浅支分支,可恢复感觉;③皮瓣肤色、质地与受区接近,外观美观;④患手不受石膏固定限制,且固定时间相对较短,利于功能恢复,患者容易接受,尤其适用于依从性差的低龄患儿;⑤手术操作简单,成活率高,可一次性修复创面。上述均较行腹部皮瓣或邻指皮瓣修复创面有明显优越性,是修复拇指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缺点为:①第1掌背动脉细小,所营养的皮肤面积有限,切取的皮瓣面积不能太大(远端不可超过指间关节,两侧不可超过食指侧中线);②手背供区需植皮,有疤痕,影响美观,部分患者无法接受;③拇指骨缺损,单纯皮瓣修复难以恢复外观及功能,需植骨或拇指再造术。术中注意事项:①食指桡侧动脉起点深且细小,解剖费时,不必游离,采用血管、神经及筋膜一起分离,至少保留0.5 cm宽的筋膜蒂,降低第1掌背动脉损伤率,可简化手术操作,缩短时间,提高皮瓣成活率,且神经损伤亦小,恢复快,效果好;②术中行皮下隧道一定要宽敞,防止血管蒂扭转、迂曲和受压;③皮瓣近端设计成三角形,插入隧道出口处,可减轻皮下隧道出口处筋膜蒂的压力,提高皮瓣成活率;④术后石膏固定不宜过长,早期功能锻炼,避免影响患手功能;⑤术中、术后注行“三抗”治疗,提高皮瓣存活率。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拇指残缺、截指修复与断指再植.见:实用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509525.
2 李荣文,郭炜,崔鲁民.儿童腓肠神经营养逆行岛状皮瓣移植11例[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5(4):378379.
3 李鸿翔,闵维雄.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电击伤12例[J].临床外科杂志,2005,13(6):383.
4 侯春林.手指背侧皮瓣、带血管蒂组织瓣移位手术图解[M].第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39141.
仁和医学论文网专业提供代写代发医学论文服务,并提供大量论文资料,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