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 and down-regulated apolipoprotein M, tetranectin, and immunoglobulin light chain (IGL). Further ELISA confirmed that there were increased serum levels of 4 out of the 6 proteins in the patients with sciatica due to LDH, which were of statistical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normal subjects.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imply that serum APO-L1, tetranectin, APO-M, and IGL maybe serve as biomarkers for LDH, which would elucidate the pathogenesis of LDH.
Key words: LDH; proteomics; APO-L1; tetranectin; APO-M
[J SUN Yat-sen Univ(Med Sci),2009,30(3):313-317]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引起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的常见骨科疾病。许多研究发现由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神经根性疼痛机制包括机械压迫和化学炎性因子[1]。然而,神经根性坐骨神经痛的具体机制仍然是临床上的难题。国内外从细胞因子上及遗传学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机制的研究非常多,目前主要认为退变是由于椎间盘物理因素改变引起一系列生物学反应,从而引起髓核细胞凋亡,引起多因子功能改变而引起一系列表现。国内外研究椎间盘退变多数从一两个基因或者细胞因子着手,而椎间盘退变即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至今椎间盘组织发生退变的详细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了[2]。蛋白质组学的产生,使人们能直接从蛋白质表达水平上揭示细胞、组织的表达丰度及其功能,克服了以往在DNA或RNA水平研究基因表达的缺陷——基因表达与DNA或RNA改变的不对应性,进而能够在细胞和生命有机体的整体水平阐明生命的本质和疾病形成的机制。在本研究应用蛋白质组技术寻找椎间盘突出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清差异蛋白,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差异表达进行进一步验证。笔者希望所证实的差异蛋白能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物标志物以及成为该疾病靶向治疗的位点。
1 材料与方法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包括所有具有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和体征的患者都纳入该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有下腰痛并严重的下肢疼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另外,核磁共振显示相应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分别由两名骨科医生根据影像学和体格检查做出临床诊断,并用术中发现加以证实。所有患者已排除肝肾疾病。
1.2 研究对象
总共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例男性和5例女性),平均年龄28(S = 2)岁,均未行任何外科治疗及无疾病相关危险因素,10例正常志愿者(5例男性和5例女性),平均年龄25(S = 3)岁。另外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例男性和5例女性),平均年龄26(S = 2)岁和10例正常志愿者(5例男性和5例女性),平均年龄30(S = 3)岁,被用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3 血清样本
对所有研究对象收集静脉血,在每个样本上加入蛋白酶抑制剂,然后分离血清样本保存在 -80 ℃备用。为了尽量减少个体差异,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在蛋白质组研究中相互匹配。本实验符合相关卫生部门的伦理委员会的原则。严格执行赫尔辛基宣言的相关规定,并且已征得所有入组人员的同意。
30 μL血清样本放入1 mL的离心管里面,根据ProteoPrep Blue Albumin & IgG Depletion Kit (SIGMA)试剂盒和2-D clean up kit (Amersham Biosciences)试剂盒的说明分别用于清除样本中的白蛋白与球蛋白和盐与脂。然后利用牛血清作为标准运用Bradford法测定浓度,下一步进行双向电泳。
1.4 双向电泳
主要按照G?觟rg等[3]方法和Bio-Rad仪器操作手册进行。第一相等电聚焦(IEF),血清的上样量总体积为0.35 mL,(含总蛋白质0.3 mg)。50 V 重泡胀12 h后进行等电聚焦,依次经过150 V 1 h、500 V 3 h、1 000 V 1 h、5 000 V 1 h、7 0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