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about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overall quality of life in the appropriate patients with spinal metastases. According to current study, surgery is recommended if the expected survival of the patient is more than 3 months.
Key words: spinal metastases; surgical intervention; life quality
[J SUN Yat-sen Univ(Med Sci),2008,29(6):772-776] 对于脊柱转移性肿瘤的外科治疗依然存在争议,虽然近年来几乎所有文献报道都显示出外科治疗的良好效果[1-3],但由于转移瘤患者大多一般情况欠佳、预期寿命不长,而且手术治疗创伤大、费用高,患者能否从外科治疗中真正获益仍然有待探讨。本研究对2004年7月至2007年6月于本院接受外科治疗的23例脊柱转移瘤患者手术前后的生存质量指标进行了前瞻性观察和评价,旨在为今后脊柱转移瘤的外科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7月至2007年6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连续23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80岁,平均60岁;来源明确的原发肿瘤的病史7 ~ 62个月。原发肿瘤及脊柱受累部位情况见表1 ~ 2,其中1例胸椎转移瘤患者为2处跳跃性转移,1例乳腺癌患者同时合并肺转移。
1.2 手术方法及术后辅助治疗
3例颈椎转移瘤患者行前路病灶切除+钛网重建+钛板内固定,其中1例甲状腺来源的颈椎转移瘤同时行甲状腺癌姑息性切除术。
12例胸椎转移瘤患者中,6例行前路病灶切除 + 椎体重建 + 钛板内固定,4例行后路病灶切除 + 椎体重建 + 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2例行经后路全脊柱切除 + 椎体重建 +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
8例腰椎4例行前路病灶切除 + 椎体重建 + 前路钛板内固定,2例行前后路联合病灶切除 + 椎体重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1例行单纯椎板减压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1例行附件肿瘤切除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术。
17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开始接受与原发病相关的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措施,其余患者未接受相关治疗措施。
1.3 手术前后生存质量指标评定和术后随访
术前根据Bunger修订的Tokuhashi脊柱转移瘤预测评分系统[4-5]对所有患者的预期寿命做出评估,并对术后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长期随访。
采用视觉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于手术前以及手术后2周、1个月、3个月分别对患者的疼痛、食欲、睡眠质量和不良情绪等指标进行观察和随访(疼痛VAS:0表示完全无疼痛,10表示剧痛难忍;食欲VAS:0表示食欲极差,10表示食欲极好;睡眠VAS:0表示完全不能入睡,10表示睡眠极好;不良情绪VAS:0表示从无不良情绪,10表示总是有焦虑绝望等不良情绪);以ASIA(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脊髓损伤分级标准[6]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以Karnofsky体力状况分级(KPS)[7]对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体力状况进行评估和随访。
1.4 统计学处理
对手术前后疼痛、食欲、睡眠质量、不良情绪、神经功能、体力状况之间的比较运用秩和检验(Wilcoxon Signed Rank Test)进行分析,对术后生存时间以Kaplan-Meier法进行分析,检验水准为 P < 0.05,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
2 结 果
2.1 手术前后患者生存质量指标情况
手术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食欲、睡眠质量、不良情绪以及体力状况评分见表3。统计学分析表明术后2周时疼痛即较术前有显著的改善(P < 0.01),疼痛缓解率为95%,术后1个月和3个月疗效不减,依然较术前有显著的改善(P < 0.01)。食欲、睡眠质量、不良情绪以及体力状况也分别较术前明显改善(表3)。
2.2 手术并发症
1例于术后第3天出现呼吸衰竭,术后第5天死亡;1例胸椎转移瘤术后出现血胸,经胸腔闭式引流好转;1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经清创后切口愈合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