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对于重度滑脱的患者,其滑脱椎体若不能得以充分复位,则椎管矢径减小而造成的椎管狭窄无法解除,脊柱正常序列及基本功能则不能恢复。所以滑脱椎体不予充分复位,则其病理状态便未得以充分纠正。因此我们认为,应根据椎体间滑移的程度,神经根紧张的程度及硬膜囊膨隆的情况尽可能复位,既不能一味强求解剖复位或影像学效果而导致负损伤,也不应过分担心神经根牵拉而放弃复位。治疗腰椎滑脱的关键在于彻底减压和牢固融合,复位可直接恢复椎管矢状径,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减除因解剖关系异常所致的神经压迫和牵拉,同时可恢复腰骶部解剖关系和腰骶角,减少L5向前的滑移剪力,增加其稳定性,恢复其正常序列,增加椎体间植骨界面的面积,有利于椎体间植骨融合[5],本组患者复位率在80%~100%,未出现因复位而导致的神经损伤。
3.3 坚强有效的内固定,是术中复位的关键手段,也是术后维持脊柱稳定,防止再滑脱,保障植骨融合的前提和基础。植骨融合是重建脊柱稳定的根本方法。文献报道[6],后路椎体融合有多种植入融合方法,能有效扩大和维持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获得良好减压和即刻稳定,可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但因远期稳定性相对较差,常有较多并发症发生[7],如植骨不融合,椎间隙塌陷,复位丢失,二次神经压迫,手术返修率高等。这类情况多与融合界面小,植骨量不足及内固定器材的远期稳定性差有关。应用AF钉行L5S1节段三维固定,其强度可靠,复位满意;利用可调节螺母,可扩张和缩小椎体间隙,保障椎间植骨块的紧密嵌插,有利于防止骨块滑出压迫椎管;椎体与植骨块的融合,在负重力线的前方加入骨块支撑,可有效对抗滑脱椎体间的剪力,减少螺钉应力,防止该钉松动、折断、拔钉等并发证发生。而后外侧大量植骨可保障其融合强度,两者互为辅成。有学者对重度滑脱患者复位后椎间与后外侧联合植骨所具优点作过肯定[8]。本组全部患者术后X线检查证实,六个月内均达到骨性愈合。
更多医学论文就在仁和医学论文网:www.ablunwen.com
参考文献
[1]朱通伯,戴克寸戎主编.骨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437.
[2]StaufferRN.Anter interbody lumbar spine fusion.J Bone Joint surg(Am),1972,54(4):756.
[3]赵炬才,赵 凯,石庆尧,等.四种内器械治疗腰椎滑脱临床分析[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5,10(1):25.
[4]赵定麟主编.脊柱外科学[M].第1版 .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6,11:579.
[5]邹海兵,张功礼.RF-2型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并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8):547.
[6]邹德威,海 涌,马华松,等.重度腰椎滑脱的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1998,18:259~262.
[7]潘兵,卢一生.椎间植骨融合器应用的并发症及原因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2,12(4):289.
[8]Boss N,Marchesi D Zuber K,et al.Treatment of serere spondylolisthesis by reduction and pedicular fixation:a4-6year follow-up stuady,spine,1993,18:1 655~1 611.
仁和医学论文网专业提供代写代发医学论文服务,并提供大量论文资料,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