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治疗风险大。对各种合并症及时请相关专科的医师会诊,协助处理。本组6例合并糖尿病患者均在内分泌科医师协助下,将血糖控制在基本正常范围内再手术,术后监测血糖,随时调整用药。合并高血压者请心血管内科医师协助,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再手术,术中术后视血压波动调整用药。正确评估和处理老年患者术前的合并症和术后的并发症,是确保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1]。术前要全面系统地检查心肺、肾功能,不应仓促手术,以免留下后患。通常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①入院后大致判断病人一般情况,估计短期内(2~4天)能安排手术,就不必常规做牵引。因为骨牵引是对患者外伤后的又一个打击,皮牵引引起的皮炎、水泡,牵引局部骨骼感染,局部压迫坏死等,又是人为增加的并发症。②合并糖尿病时,用胰岛素调控血糖<14mmol/L,尿糖(++)以下,尿酮体(+)以下,避免低血糖。③血压控制在21/13kPa以下。④血红蛋白>100g/L。⑤术后监测心肺、肾功能,较差者术后立即送ICU。⑥术后适当镇痛,有条件者由麻醉师做术后静脉镇痛。⑦术后避免应用止血药物,预防静脉血栓。本组有2例术后出现褥疮,考虑与病人术后伤口疼痛,病人不肯翻身或不配合护理工作有很大的联系;术后镇痛减轻病人痛苦,对病人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有1例陈旧性脑梗塞患者再次出现脑梗塞,创伤或术后均可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诱发血栓形成。据笔者所在医院的临床经验,此类手术后次日就开始应用扩张血管药物或活血化瘀中药制剂,不宜应用止血药物,避免诱发血栓。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质疏松的严重并发症,有较高的病死率或致残率,在手术治疗的同时亦应重视其原发病的治疗,以提高疗效。骨折早期,破骨细胞活跃,骨吸收增强,且因制动和卧床,导致骨量进一步丧失,宜用抗骨质吸收药,抑制破骨,如降钙素等药物。在恢复期和功能康复期,活性维生素D不仅有增加骨重,降低再骨折率的作用,而且有助于改善神经、肌肉功能,能防止跌倒,降低再骨折发生率。
3.3 保证手术质量,预防并发症 DHS是AO组织专门为股骨粗隆间骨折设计的,可耐受10倍体重的载荷,器械简单有效,操作方便,符合微创和生物学固定的原则。DHS的缺点主要有股骨颈骨量丧失大,失血较多,松动后不易再牢靠固定,易出现断钉现象。手术治疗过程需注意以下几点:①手法复位和牵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通过调整膝关节的高度及髋关节内外旋以调整前倾角,通过调整内外展的角度和牵引力量以调整颈干角;②术中必须应用C臂X光机透视,确保骨折复位,内固定良好,避免缩短及髋内翻畸形;③入钉点选择大转子下2cm左右,使螺钉位于压力和张力骨小梁交会处,从而使螺钉在股骨头端、股外侧皮质、股骨矩三处受力点能较好地控制骨折近端,动力髋螺钉应靠近股骨矩即股骨颈中心轴下方,而非股骨颈中心轴,减少螺钉切割股骨头的机会;④因高龄病人骨质疏松严重,主钉的安放应力争一次完成,避免反复钻孔调整,否则会造成股骨颈及股骨头有多个腔隙或腔隙过大,容易造成把持不牢而滑脱;⑤高龄患者代偿功能低下,手术耐受力差,应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⑥术中轻柔操作,注意止血,术后常规不用止血药,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等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必要时可少量多次输血,纠正贫血;⑦预防和控制感染仅靠抗生素是不够的,必须有合理的营养支持。
总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保守治疗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而手术治疗减轻骨折疼痛,可早期下床活动,避免和减少并发症,因此,只要内科情况允许,应积极手术治疗。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国内外已得到普遍的重视和应用,而且取得比较理想的疗效[3,4]。DHS材料费不贵,手术操作较简单,可以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保中,邱贵兴,徐恩常,等.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治疗策略[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6):3252-3255.
[2] 吴在德.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70- 871.
[3] 肖德明,阮峰,林博文.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2):113-115.
[4] Chirodian N, Arch B, Parker MJ. Sliding hip screw fixation of 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s outcome of 1024 procedures [J]. Injury, 2005,36(6):793-800.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