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MP治疗脊髓损伤机理 目前研究表明[3,4],脊髓继发性损伤机理主要包括:血管机制、电解质改变、生物化学机制、水肿、能量代谢障碍及内皮素的作用。外科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减压、复位、固定、融合等方法稳定脊柱,恢复脊髓的残存功能,尽可能减少脊髓受到的继发性损害。由于造成脊髓继发性损害的因素复杂而繁多,其进程是渐进性的,在一定时间内是可逆的,但超过8h病损达到高峰则不可逆,这就为药物治疗脊髓继发性损伤提供了机会。MP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脊髓损伤的常用药物,其可以减轻脊髓损伤后继发性水肿,改善微循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氧自由基生成,减轻钙内流,维持神经元兴奋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5]。最近实验表明[6,7],MP尚具有细胞膜稳定作用,能减轻组织水肿及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维持被损组织血流,维持脊髓组织有氧代谢,阻止第二信号系统作用,提高神经元细胞的应激性及突触的传导性。经过NASCIS的三次多中心临床研究表明,MP是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有效药物。从本组结果可见大剂量MP治疗后1周及6个月在运动、感觉方面的神经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说明大剂量MP辅助手术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急性脊髓损伤是有效的。该结论符合NASCIS的研究结果,即在伤后8h内的患者应用大剂量MP治疗有效。本组患者均在伤后8h得到及时治疗,对于超过8h就诊患者在手术减压的同时也应及时给予大剂量MP治疗,这对减压后引起脊髓再灌注损伤的脊髓功能恢复是有利的。
本研究结果还表明,按照推荐方案使用大剂量MP对部分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相关脊髓损伤患者有效且使用安全,并未发现较常规激素使用更大的导致严重后果的毒副作用和并发症,在多功能心电监护、制酸剂、抗生素等治疗措施的保护下使用是安全的[8]。
【参考文献】
[1] 毛宾尧,应忠追,胡裕桐.颈椎间盘突出症86例报告[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1):45-47.
[2] 赵定麟.临床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769-771.
[3] 孙天胜.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与存在的问题[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5,15(7):389-391.
[4] 赵立,李涛,贾连顺.脊髓继发性损伤机制的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1998,14(2):121-122.
[5] 杨述华.实用脊柱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25-129.
[6] Gerndt SJ, Rodriguez JL, Pawli JW, et al. Consequences of high dose steroid therapy for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J]. Trauma,1997,42(20):2279-2284.
[7] 周丽宏,王嗣欣,王芳芳,等.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影响[J].临床神经学杂志,2000,13(6):332-334.
[8] 朱守荣,刘郑生,候克东,等.脊柱手术后迟发脊髓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增刊):20-22.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