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旋转中心,以便使臼杯获得足够的骨性覆盖和持久稳定的固定,目前重建方法包括:(1)结构性植骨,包括不同部位、来源的自、异体骨移植于髋臼外上缘位置[45];(2)髋臼内壁在磨臼时直接磨穿,内移髋臼假体位置达到增加周围骨性覆盖;(3)髋臼截骨,在避免臼底骨缺损的同时,增加了髋臼假体骨性覆盖;(4)小臼杯或特殊设计假体,以实现假体的完全骨性覆盖。本组患者采用自体骨移植重建髋臼,实现髋臼假体完全的骨性覆盖,随访期间,X线结果未见植骨失败。
对于Ⅱ型脱位的患者,若术中发现臼杯覆盖面积未达到稳定所需的程度,可考虑行自体股骨头移植来提高覆盖面积,最好选用股骨颈处的骨质。植骨时松质骨面与受体骨接触,受体骨的接触面打毛,以促进骨的连接,植骨块用拉力螺钉固定于髋臼上。3个月后完全负重。Iida等[6]发现,植骨覆盖面积是影响臼杯松动率的因素之一。当植骨快覆盖面积超过臼杯的61%时松动率明显增高,而少于42%时则松动率明显降低。结构性植骨首先应用于骨水泥假体,其短期效果令人鼓舞,但中长期效果文献报道结果不一,其主要问题是随著时间的推移,植骨块出现塌陷和吸收,导致假体松动率增高。随着20世纪80年代非骨水泥假体的出现,髋臼重建时采用植骨覆盖非骨水泥型假体日益增多,而对于非骨水泥型臼杯,即使是植骨快发生部分吸收,在宿主骨与臼杯表面接触的部分,骨长入后可以起到稳定和防止假体松动的作用。虽然结构型植骨存在争议,但不容否定的是植骨在缺损处为臼杯提供了支撑,使臼杯的位置能更加接近正常解剖位置,而且为将来可能的返修术提供了充分的骨量。
2.2 股骨侧假体的置换
对股骨假体是选择骨水泥型还是非骨水泥型,同样存在争议,但有一点得到普遍认可,即股骨假体的总体成功率高于髋臼假体[7]。本组患者全部选用骨水泥假体柄。要成功地进行股骨侧的假体置换,必须建立在股骨病理形态全面了解的基础上,DDH患者股骨髓腔狭窄,前倾角增大,而且随着脱位的增加[7]。对于不全脱位者只要适当考虑使用小尺寸的假体,大多可以使用常规设计的股骨柄;尚若前倾角超过20°,在插入假体柄时需调整前倾角度。术中尽量不去松解髂腰肌、内收肌,否则会造成髋关节不稳和无力。本组有3例行双侧髂腰肌和内收肌松解。
2.3 下肢不等长的对策
本组患者均为双侧髋发育不良,无严重的下肢短缩现象。对严重髋脱位患者,肢体的延长应建立在对血管神经的保护和假体的稳定性基础上,一次性肢体延长不应超过4 cm,否则会出现坐骨神经损伤、血管损伤、术中复位困难、假体处于高张力状态等问题。
总而言之,成人DDH的THR难度大,同期双侧置换技术要求更高,因此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中认真解决在真臼处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选择好植入的水泥型假体。本文结果表明,该术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和恢复髋关节功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经济有困难的患者来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沈彬,斐福兴,杨静,等.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髋关节脱位[J].中华骨科杂志,2002,22(4):212215.
[2]毛尧宾,胡裕桐,司全明,等.植骨髋臼成型的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0(12):14451449.
[3]张洪,周一新,黄野,等.髋臼内壁截骨术在发育不良髋关节全髋置换髋臼重建中的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4):223226.
[4]Kobayashi S, Saito N, Nawata M, et al.Total hip arthroplasty with bulk femoral head autograft for acetabular reconstruction in DDH[J].J Bone Joint Surg Am , 2004, 86(1):14841489.
[5]Spangehl M J, Berrg D J, Trousdale R T, et al.Uncemented acetabular components with bulk femoral head autograft for acetabular reconstruction in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results at five to twelve years[J].J Bone Joint Surg Am , 2001, 83A(10):14841489.
[6]Iida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