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hG |
|
PL与巨核细胞增殖分化、血小板生成密切相关[1]。我们检测了AITP患儿治疗前后TPO水平的动态变化及c-MPL mRNA转录水平,以探讨其在ITP发病中的意义。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AITP患儿13例,均为初治病例,年龄2~14岁,均符合文献所报道的诊断标准[2]。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每日20~30 mg/kg)冲击治疗5 d后,改为泼尼松(每日1~1.5 mg/kg)口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5 及第10天抽取外周静脉血进行检测;正常对照20例为2~14岁的健康儿童。 二、方法 1.血清TPO水平检测:采用ELISA法。TPO检测试剂盒由美国 Systems Inc公司生产,检测方法参照试剂盒说明书,其单位为pg/ml。 2. 外周血血小板c-MPL mRNA水平检测:采用半定量RT-PCR法。美国Biotecs laboratories Inc公司Ultraspec RNA提取试剂盒,用于扩增受体c-MPL cDNA引物,由美国Emory University Microchemical Facility合成,序列为:上游5′-TGGAGATGCAGTGG-CACTTG-3′;下游3′-TGATGTCTGGGGTGTCAAGA-3′,扩增产物为187 bp。 采用经典的PCR产物定量标准β-actin作为内参照[3],β-actinc DNA的引物序列为上游5′-GTGGGG-CGCCCCAGGCACCA-3′;下游5′-GTCCTTAATGTCAC-GCACGATTTC-3′,扩增产物为530 bp。因为血小板内的β-actin相对稳定,故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加入两对引物,用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对PCR产物进行分析,比较同一泳道两条产物(c-MPL与β-actin)之间的密度强弱,即以每份样品中c-MPL mRNA相对于β-actin的量(c-MPL mRNA/β-actin)作为定量标准。 3.血小板表面血小板相关抗体IgG(platelet-associated immunoglobulin G ,PAIgG)检测:采用ABC-ELISA法,其单位为ng/107 PLT(每107的血小板含多少ng)。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随机区组F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
结果
一、AITP患儿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血清TPO和血小板表面PAIgG水平 表1显示,AITP患儿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TPO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第5天,当血小板数明显增高时,TPO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第10天,血小板数有所下降时,TPO水平又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1 AITP治疗前后PLT、PAIgG和 血清TPO水平的变化(±s)
组别 例数 PLT (×109/L) PAIgG (ng/107 PLT) TPO (ng/L) 正常对照组 20 192±54 37±21 62±23
AITP组 治疗前 13 40±20 453±133 82±23* 治疗后 第5天 13 184±109 124±66 60±26** 第10天 10 133±62 73±41 94±44△
注:* AITP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的均数t检验,t=2.25, P<0.05; **AITP治疗前与治疗后第5天配对比较,t=2.01,P>0.05;△ AITP治疗后第10天与治疗前均数t检验,t=2.68 P<0.05 二、AITP患儿血小板c-MPL mRNA水平 通过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对8例ITP患儿治疗前后血小板PCR产物进行分析,结果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化疗药物体外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小板生成素及其受体基因转录水平的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