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婴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
|
特异引物PCR技术,检测709例妊娠期妇女及3 948例非妊娠期妇女HPV的阳性率分别为9.6%(68/709)、3.1%(22/709),10.9%(432/3 948)、2.9%(116/3 948),其差异也无显著性。 1990年Peng等[16]采用杂交技术检测HPV-6、11、16、18、31型的阳性率在非妊娠期(25%,11/44)反而比妊娠期(13.3%,6/45)高,且均以亚临床感染为主;近年来,Tenti等[17]采用PCR技术,检测年龄相近的752例妊娠期妇女、504例非妊娠健康妇女及560例门诊性病患者的HPV-16、18型的感染情况,也得出妊娠期妇女的感染率较非妊娠健康妇女低的结论。 分析上述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认为与实验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的差异及实验设计(包括选择检测对象及妊娠期不同、所测HPV型别的不同)是否完善密切相关[15, 18];另有学者们分析了患者年龄、性伴侣数、吸烟与否、种族等因素与HPV感染的相关性,发现年龄为一主要影响因素,<30岁组的HPV感染率明显高于>30岁组[13-17 ]。 二、新生儿HPV感染的特点 目前的研究已证实,HPV感染的母婴垂直传播,除产时经产道的直接接触传播外,还有经胎盘、羊水发生宫内传播的可能。由于HPV感染主要局限于皮肤及粘膜,对婴幼儿的危害主要是引起JLP及肛门和生殖器部位的先天性尖锐湿疣,为此有不少学者对新生儿口咽部及生殖器部位的HPV感染状况作了相应的研究。但在文献报道中,如同妊娠期的HPV感染率差异较大一样,新生儿局部的HPV检出率也由于所用检测方法、所检HPV型别及出生后不同检测时间的差异而相差较大。 多数学者采用杂交或PCR技术在出生后24 h内检测新生儿咽部分泌物,发现HPV感染率为33.3%~73.0%,母婴传播率高达44.0%~87.5%[5, 19-24]。Pakarian等[22]动态检测HPV-16、18、31、3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微卫星不稳定性及DNA错配修复系统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下一个医学论文: 孕产期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