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生长肽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
|
说:一是基因学说;二是营养理论学说,营养因子在神经系统的生理和病理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新生Wistar大鼠制备HIBD模型,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肽(bFGF)对HIBD的治疗及缺氧缺血(HI)后脑细胞凋亡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新生7日龄Wistar大鼠,性别不限,体重12~16 g,共105只,由本院动物实验室提供;RSS-51W型便携式数字测氧仪(上海产);自制常压缺氧舱,40 cm×50 cm×60 cm,有2个2 cm×2 cm小孔与外界相通,内有电热毯控制舱温,钠石灰吸收舱内水分和CO2;程序性细胞死亡检测试剂盒(华美生物工程公司产品)内含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TdT)、生物素标记的dUTP及亲和素——辣根过氧化物酶等;bFGF(广州暨南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批号960602)。 二、方法 1.新生大鼠HIBD模型制备:结扎大鼠左侧颈总动脉,恢复2~4小时后置于由氮气和空气调节、测氧仪监控的常压缺氧舱内[舱温(36±1)℃,氧浓度8%],2小时后取出。 2.治疗观察:105只大鼠随机分治疗组(bFGF组)58只、未治疗组42只及正常鼠5只做对照组。58只HIBD模型鼠HI后立即给bFGF腹腔注射,4 000 U/kg,每天1次,共7天;42只鼠HI后立即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做对照。以上鼠均于观察第8天处死。观察指标:体重增长情况、死亡率、左右脑重量比较、大体及镜下病变情况及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 3.光镜检查:经10%中性福尔马林缓冲液固定后,以视交叉、乳头体中部、大脑后缘与小脑连接处为切点,将脑冠状切成4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厚6 μm)分别进行HE染色和 TUNEL染色,按Gavrieli法[1],AEC染色,苏木素复染。实验中以右侧脑做自身对照,不加TdT或生物素标记的dUTP做阴性对照,阳性细胞核和胞浆染成红色。结果判定:选取病变常见部位——脑皮质和纹状体,400倍光镜下,计数5个视野下500个细胞中的阳性细胞数。
结 果 一、bFGF治疗后一般情况比较 治疗组病死率及脑病变率明显低于未治疗组(表1)。
表1 两组大鼠病死率及脑病变率比较
组别 鼠数 (只) 死亡 脑病变检查数 (只) 脑病变数(只) 脑病变率 (%) 鼠数(只) 率(%) 轻度 重度 合计 未治疗组 42 16 38 42 10 16 26 62 bFGF组 58 2 4 40 6 4 10 25 两组比较χ2值 8.60 9.88
P值 <0.01 <0.01
注:左脑病变≤1/2为轻度,>1/2为重度
bFGF组与未治疗组健侧(右侧)脑重量相近,但治疗组患侧(左侧)脑重于未治疗组(P<0.001);治疗组左右脑重量差异无显著意义,而未治疗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表明bFGF治疗减轻了缺氧缺血后脑萎缩。而且治疗组体重增长也明显高于未治疗组(P<0.001)(表2)。
表2 bFGF治疗组与未治疗组脑重量、体重增长及TUNEL检测结果比较
组别 鼠数 脑重量(±s,g) 体重增长 (±s,g) TUNEL检测阳性细胞数 (个/500个细胞) 左脑 右脑 左右脑差别 自身比较t值 中位数 范围 未治疗组 42 0.47±0.10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临床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婴儿猝死综合征血中抗Ro和抗La自身抗体的检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