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正文  

体外培养24小时受精失败卵母细胞单精子显微注射再授精的观察

±3.3)年,常规IVF共取卵179个(10个/例), 体外培养24 h后所有卵母细胞均未受精。
  二、方法
  1.控制性超排卵:采用本中心常规IVF-胚胎移植(ET)超排卵方案[2],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34~36 h后经阴道B超介导取卵,取卵日显微镜下观察所有卵丘、卵母细胞复合物形态无异常。
  2.精液处理:精液处理采用Percoll梯度离心,精子浓度调至约20×106个/ml,常规IVF受精在矿物油覆盖的微滴内进行,根据精子的活动度,微滴内精子浓度约为1×105个/ml~3×105个/ml, ICSI再授精采用取卵日处理的精子。
  3.卵母细胞的处理:常规IVF受精后16~18 h, 予以去卵丘处理, 检查原核及第二极体以确认受精与否,179个卵母细胞均未受精, 未受精卵予以清洗以去除附着于透明带的精子, 选择核网期(MⅡ期)成熟卵母细胞进行ICSI再授精。
  4. ICSI显微操作:采用英国RI公司的显微操作系统,配以倒置显微镜,在放大200倍下进行显微操作,操作的要点是精子的制动和确保精子进入卵母细胞胞浆。携带精子的显微注射针进入细胞浆后,回吸部分胞浆表明卵膜穿破,然后将精子及被回吸的部分胞浆一起注入卵母细胞胞浆中[3]。有18个周期共130个胞浆松散的未受精MⅡ期成熟卵母细胞(有第一极体)进行ICSI再授精。
  5.胚胎移植:显微注射后20~24 h后检查受精情况。正常受精的标准为见到两个独立的或有碎片的极体的同时,有两个清晰的原核。继续培养24~28 h,选择无核碎片<50%的胚胎进行宫腔内移植,无核碎片<20%的剩余胚胎予以冷冻保存。部分受精卵此时处于原核阶段,如总胚胎数<4个,原核阶段的胚胎也予以宫腔内移植。临床妊娠检查:胚胎移植后2周行尿妊娠试验检查;移植后5周行B超检查,有胎心音为临床妊娠。

结果

  注射后存活卵母细胞为105个(80.8%),另外25个卵母细胞在注射过程中受到损伤死亡。100个卵母细胞正常受精,受精率为76.9%。其余存活卵母细胞不受精或发生多精受精。79个(79.0%)正常受精的胚胎发生卵裂,平均每个周期移植胚胎数为3.3个,冷冻保存胚胎数6.0个,临床妊娠2例。
  妊娠的2例均为原发不育(输卵管阻塞),男方精液常规检查均正常。1例(年龄29岁,男方年龄36岁,不育2年)共取卵7个,取卵后24 h常规IVF未受精,6个成熟卵母细胞行ICSI再授精,并发生正常受精及卵裂,因不符合冷冻胚胎的要求,故6个胚胎均于取卵周期移植,2周后尿妊娠试验阳性,5周后B超检查示胎心搏动。另1例(年龄30岁,男方年龄35岁,不育6年)共取卵22个,取卵后24 h常规IVF未受精,MⅡ期卵母细胞16个,ICSI再授精后13个卵母细胞正常受精,10个卵裂,取卵周期移植胚胎4个,冷冻保存胚胎6个,取卵周期妊娠失败后移植冷冻胚胎,B超检查示有胎心搏动。

讨论

  一、 ICSI再授精是常规IVF未受精的补救方法
  非男性因素不育患者常规IVF失败的原因有:(1)取卵日大部分卵母细胞不成熟, 经体外培养后释放第一极体, 但随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卵膜和透明带变韧, 导致常规IVF失败。 ICSI技术能较好的解决这部分卵母细胞的受精。(2)精卵结合障碍。其原因之一是精子与卵母细胞透明带结合后不能发生顶体反应[4];也有学者认为是体外培养环境使透明带表面结构发生改变,因而影响精子与透明带的结合能力,ICSI技术直接将精子注射到卵母细胞浆内,使这部分卵母细胞受精。(3)卵母细胞与精子的发育不同步。这与卵母细胞不完全成熟有关,从而使精原核的形成落后于卵原核,卵母细胞胞质的不完全成熟也影响了受精卵的进一步卵裂。ICSI技术不能提高这部分卵细胞的受精率。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面向新世纪临床医师培养的思考
    CD150在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无应答者体外
    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再给氧后热休
    泰素帝抑制体外卵巢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人类疱疹病毒6 7型体外感染淋巴细胞对
    抗人肝癌免疫毫微粒的制备及体外免疫学
    BacT ALERT 3D结核分支杆菌快速培养系
    化疗药物体外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研究
    如何培养数学优生
     优生 培养琐谈
    体外循环术中心肌缺血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浆对体外培养的
    体外无血清小鼠胚胎种植模型的建立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