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10年异位妊娠诊断及治疗的变化 附1 970例分析 |
|
Incidence
近20年来,异位妊娠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上海市1980年异位妊娠与分娩数之比为1∶132,1987年增至1∶57[1],而越来越多的患者迫切要求保留生育功能,因此早期诊断,合理处理异位妊娠十分重要。本研究对我院1987年1月至1996年12月10年间异位妊娠病例按每2年为1个时间段进行分析,了解发生率的变化及诊断、处理方法的变化。
临床资料
一、 资料来源与方法 我院1987年1月至1996年12月共收治异位妊娠1 970例,其中输卵管妊娠1 907例,其他部位妊娠63例,所有病例均经剖腹探查、腹腔镜或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其他辅助检查确诊。同期分娩总数为36 966例。收集临床资料,制定调查表,数据输入Excel软件,按每2年为1个时间段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 二、 发生率 自1987至1996年,异位妊娠病例绝对数及其与本院同期分娩数之比均呈上升趋势。见表1。 三、 诊断 1. 确诊方式:10年中,前几年初诊者主诉多为急性腹痛,近年来因停经、少量阴道流血或下腹隐痛就诊者增多,而且就诊时间提前。1 970例中,初诊为异位妊娠的为1 566例,占79.5%;初诊为月经失调、先兆流产、盆腔肿块性质待查等共404例,占20.5%;所有病例经进一步检查确诊。见表2。诊断标准变化不大,但剖腹探查确诊的比例下降,而采用超声结合血、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连续检测及其他辅助检查确诊的比例增加。1 970例中接受腹腔镜检查共956例,确诊912例,确诊率为95.4%,1993至1996年采用电视腹腔镜诊断并同时行手术治疗者共61例。
表1 1987~1996年异位妊娠发生率的变化
年份 总异位妊娠 (例数) 同期分娩 (例数) 异位妊娠与 分娩数之比 1987~1988 280 11 857 1.0∶42.4 1989~1990 278 9 430 1.0∶33.9 1991~1992 379 6 260 1.0∶16.5 1993~1994 394 5 224 1.0∶13.3 1995~1996 639 4 195 1.0∶ 6.6
表2 1987~1996年异位妊娠确诊方式比例的变化
年份 总 例 数 剖腹探查 腹腔镜 超声、血尿 β-hCG检测等 例数 百分比 (%) 例数 百分比 (%) 例数 百分比 (%) 1987~1980 280 155 55.4 116 41.4 9 3.2
1989~1990 278 144 51.8 129 46.4 5 1.8 1991~1992 379 159 42.0 185 48.8 35 9.2 1993~1994 394 217 55.1 159* 40.4 18 4.5 1995~1996 639 233 36.5** 323*** 50.5 83 13.0 合计 1 970 908 46.1 912 46.3 150 7.6
注:*其中4例经电视腹腔镜确诊 **与合计比较,P<0.05 ***其中57例经电视腹腔镜确诊 2.确诊所需时间:1987年至1988年平均为(6.5±0.7) d,1995至1996年平均为(3.9±0.2) d(P<0.05)。 四、 治疗 1. 治疗方式: 包括经腹或经腹腔镜行患侧输卵管切除术、保守性手术(如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或输卵管造口术等)。对某些病例予以药物保守治疗或期待治疗。10年来,随着监测手段增多、敏感性提高,保守治疗标准有所放宽。自1987至1996年,输卵管切除术比例呈下降趋势,保守治疗呈上升趋势(1995至1996年度比例达29.1%)。见表3。 2. 保守治疗方式:1 970例中,保守治疗共388例(占19.7%),其方式包括剖腹或腹腔镜下保留输卵管功能手术和药物治疗以及期待治疗等,药物治疗方式多样,常用药物有甲氨蝶呤(MTX)、米非司酮和中药等。(1)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沙眼衣原体感染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输卵管液中肿瘤坏死因子 和白细胞介素6的测定 下一个医学论文: 阴道超声照射对子宫内绒毛的影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