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核病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类基因的关联性研究 |
|
China i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MHC-DRB1*1501. The subtypes of genes with decreased frequencies in the 4 groups were not completely the same, which might mean certain protective function. 【Key words】 Tuberculosis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Genes, MHC class Ⅱ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Oligonucleotide probes
结核病在历史上是最严重的传染病,如今它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Koch发现结核分枝杆菌后确定了本病的病原体。但有证据表明遗传因素对结核病的发病有一定影响。结核的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机体对结核杆菌的迟发性变态反应,而不是结核杆菌对机体的直接损伤[1]。推测这种易感性的差异与免疫反应的个体差异有关。把结核病的免疫特性与易感性的遗传倾向结合起来考虑,可设想结核杆菌使人类感染后发病受某些免疫反应基因的控制。免疫反应基因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因此我们考虑结核病的发病可能与MHC的某些等位基因有关联。研究中国儿童各型结核病和MHC Ⅱ类基因的关联是本研究的目的。
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结核病患儿均为中国北方各省市(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等)的汉族儿童。原发性肺结核(PT)20例,粟粒型肺结核(MT)19例,结核性脑膜炎(TM)36例,结核性胸膜炎(TP)28例。正常对照组为同民族本地无关健康成年人共91例,经胸部X线透视无活动性结核灶及钙化灶。 二、标本收集 取静脉血4~5 ml,用5% EDTA 0.5ml抗凝,-20℃冻存以待提取DNA。 三、实验方法 1.用盐析法提取基因组DNA[2]。 2.基因组DNA的扩增:用PCR/SSP法[3]对103例结核患儿和91例正常对照组进行MHC-DRB1、DQA1、DQB1基因分型。 3.MHC-DRB1、DQA1、DQB1等位基因亚型的测定——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斑点杂交(PCR-SSOP)[4]:探针采用地高辛寡核苷酸3′末端标记。 四、统计学分析 主要计算相对风险(RR)值和校正P值(Pc)。计算采用上海免疫学研究所HLA与疾病相关分析软件完成。将患儿组和对照组中MHC等位基因的分布进行比较发现关联的等位基因。
结 果 4种结核患儿组DRB1*1501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RR升高,Pc<0.01或0.05。DQA1*0102亦高于对照组,除MT(可能因例数较少)外,RR升高与对照组差异亦具有显著意义。DQB1*0602 RR亦升高,但Pc>0.05。DRB1*1202 RR在MT, TM, PT升高,而在TP下降,不过Pc均>0.05(表1)。DRB1*1502、1602、0901在各型结核患儿中表现为减少,但Pc均>0.05。
表1 MHC-DRB1、DQA1、DQB1等位基因在4种结核患儿和对照组中的阳性率和相对风险
MHC亚型 阳性例数 阳性率(%) RR 对照 (n=91) MT (n=19) TM (n=36) PT (n=20) TP (n=28) 对照 MT TM PT TP MT TM PT TP
DRB1*1201 4 0 1 2 3 4.4 0 2.8 10.0 10.7 0.49 0.62 2.42 2.61
DRB1*1202 8 4 9 3 0 8.8 21.1 25.0 15.0 0 2.77 3.46 1.83 0.17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母乳喂养性黄疸及相关参数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3种激素制剂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