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次输卵管吻合术的可行性研究 |
|
李梅生 谢小青
再次输卵管吻合术是对第1、2次吻合术后输卵管仍不通的患者施行的手术。本研究对1991年至1998年在我院检查及手术治疗的42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为42例在我院行再次输卵管吻合术病例。第1、2次输卵管吻合手术在外院进行,2年以上未孕,经本院检查诊断为输卵管不通,迫切要求再次手术并经县级以上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其中39例为第2次行吻合术、3例为第3次行吻合术。年龄28~39岁,平均32.9岁。 2.方法:(1)手术方法:于月经干净后3~7 d进行,采用硬膜外麻醉。常规开腹后探查盆腔、复位子宫,有粘连时先分离粘连。提起一侧输卵管于术野,组织钳固定,寻找和辨认输卵管阻塞部位,或用麻醉导管从伞端注入生理盐水确定阻塞处。浆膜下注入生理盐水,横形或纵形切开浆膜,显露已阻塞输卵管肌层,用蚊式钳钳夹,游离少许输卵管并分别剪除近、远端输卵管约1~2 mm,修平翻出粘膜,插入马尾丝临时支架。将近、远端输卵管靠拢,用“7-0”无损伤线先缝近端6点对远端6点,打结留线作标志,再缝近端12点对远端12点打结留线,依次缝合近、远端输卵管切缘,针数视管径大小而定,一般缝4~6针,多者达10针。输卵管管径相差过大时,扩大近端管径使近端与远端管径相近,缝合时输卵管针距近端宜小,远端宜稍大,边距一致,缝结松紧以组织不崩裂、不隆起、不卷曲为宜。吻合后拆除临时支架,从伞端插入导管注生理盐水检查吻合效果。良好者用“7-0”或“5-0”丝线纵形或横形缝合浆膜,浆膜缺损过多取腹膜代替。尽量吻合两条输卵管,若粘连严重时不必强行吻合第2条输卵管。清理腹腔,放置低分子右旋糖酐250 ml于腹内,关腹。预防性使用抗生素3~5 d,第5天行第1次输卵管通水,月经后第1、2个月随诊再次行输卵管通水检查。(2)随访:手术后半年始每3~6个月信访1次,至妊娠分娩。一般随访2年,最长已随访3年。未妊娠者嘱返院检查原因。输卵管通畅而未妊娠者,检查男方精液常规、抗精子抗体、基础体温、女性激素、子宫内膜。(3)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二、结果
1.术后输卵管通畅与妊娠:术后半年复诊,输卵管不通3例,通畅39例(93%)。33例术后5~24个月妊娠,复孕率79%,术后5个月妊娠1例,24个月妊娠3例,1年左右妊娠29例,无异位妊娠发生。输卵管通畅未妊娠的6例,1例为丈夫患前列腺炎,精液常规异常;1例为输卵管过短,两侧分别为3 cm、2 cm;2例经放射免疫法测定激素及诊断性刮宫检查诊为黄体功能不全;1例为子宫内膜异位;1例为闭经泌乳综合征。 2.手术所见与妊娠:单纯性原吻合口阻塞19例,吻合38条输卵管,妊娠17例(89%);原吻合口阻塞伴粘连扭曲23例,吻合输卵管44条,2例因盆腔粘连严重只吻合单侧输卵管,妊娠16例(70%),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条输卵管均大于5 cm者13例,妊娠11例;一条输卵管小于5 cm者24例,妊娠19例;两条输卵管小于5 cm的5例,妊娠3例,3者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输卵管阻塞部位近、远端管径均等18例,再吻合输卵管36条,妊娠16例;阻塞部位近、远端管径相差悬殊24例,再吻合输卵管46条,其中2例只吻合单侧,妊娠17例,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三、讨论
本资料表明,再次输卵管吻合术是可行的。手术时必须注意:(1)要尽量减少手术创伤,采用显微器械精细施术[1],耐心认真地去做每个操作,避免重复无效动作。(2)准确辨认输卵管阻塞部位。再次手术时输卵管阻塞部位无结扎缝线或银夹,有难以确定的阻塞处时,不可盲目手术。本组采用看、摸、试通法确定阻塞处。看输卵管形态、粗细及扭曲;摸其连续性,无连续处为阻塞;用导管从输卵管伞端插入注生理盐水,鼓胀与不鼓胀交界处为阻塞处。(3)妥善处理手术中的困难。如粘连使输卵管无法提出时不可勉强,须小心分离粘连后轻提。阻塞处近、远端管径相差过大,可扩大近端管径,斜切近端瘢痕或在输卵管12点处剪开少许,缝合时针距适当。(4)术中要检查吻合效果,吻合失败要重新吻合。(5)早期多次输卵管通液有利于消除输卵管炎症、解除粘连、疏通管道,防止吻合口瘢痕挛缩狭窄[1,2]。(6)随访中加强与患者联系,及时发现异常尽早治疗,可提高妊娠率[1,2]。同时术前要排除输卵管因素以外的不孕因素。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产伤性肛门括约肌损伤的诊治进展 下一个医学论文: 口服避孕药妇女桡骨远端骨密度的测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