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伤性肛门括约肌损伤的诊治进展 |
|
内B超在肛门失禁的诊断、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5. 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检查可对肛管括约肌进行矢状面、斜面、冠状面扫描,并且可清晰地显示内、外括约肌的松弛、紊乱、缺损等病变。正常的肛管括约肌呈现为头侧逐渐增厚的圆柱体。背侧的横纹肌厚度为(24.7±4.6) mm,腹侧明显变薄,为(6.6±1.7)mm。肛管内括约肌厚度差别不大,为9.0 ~9.6 mm左右。Stoker等[10]认为,磁共振成像较腔内B超可进一步精细显示内、外括约肌病变,可应用于某些复杂病情的诊断。 肛管直肠生理学检查、肛管腔内B超检查可发现许多潜在病变甚至需改变手术方案,应作为会阴裂伤随访和手术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三、治疗
肛门括约肌损伤治疗方法可分为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两大类。 (一)保守治疗 1.药物治疗:包括调理饮食、服用止泻药物,对内括约肌部分损伤效果较好。 2.生物反馈治疗及提肛训练:利用肛管直肠测压和肌电图检测都可进行生物反馈治疗,两者效果近似。近年由于计算机广泛应用,较多通过观察肛管直肠压力变化进行训练。Rao等[11]发现,生物反馈治疗可提高肛管缩榨压、延长括约肌收缩时间、降低直肠感觉域值、增加直肠容量、减少排粪次数。产后肛门失禁仅10%由单纯性神经损伤引起,故生物反馈治疗只对部分产妇有效。 3.骶神经刺激:间断性直接电刺激肛管括约肌效果不佳。持续性电刺激是采取在骶前永久性植入电极,将刺激器埋置于下腹壁的一种方法。经治疗可提高肛管缩榨压,而肛管静息压、直肠感觉域值和容积无改善[12]。适宜于肌肉萎缩致肛门内外括约肌乏力病例,一般首先经皮穿刺行外刺激器治疗,选择对刺激器治疗有效病例再行永久性植入电极治疗。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高频电波刀在宫颈手术中的应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再次输卵管吻合术的可行性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