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孕妇女血清及蜕膜组织液对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及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
母体免疫系统对胚胎生长、发育起着很关键的作用。许多文献报道,在正常胚胎蜕膜中发现大量淋巴细胞,特别是自然杀伤(NK)细胞[1,2]。但对早孕妇女全身及子宫蜕膜局部对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掺入法,检测正常早孕妇女血清及蜕膜组织液对NK细胞活性及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并采用正常未孕妇女血清作对照,了解早孕妇女全身及子宫局部对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32例早孕妇女均来自1998年10月在我院行人工流产术的正常孕妇,年龄19~35岁,妊娠周数6~8周,孕期无腹痛及阴道流血,以往无急、慢性病史及流产史,无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史, B超检查显示胚胎发育正常。同时选择25例正常未孕妇女作为对照组,年龄23~37岁,无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史。 二、方法 1.标本收集:分别收集早孕妇女与正常未孕妇女的外周血血清、早孕妇女人工流产术中的蜕膜组织,将蜕膜组织分别置匀浆机中制成匀浆,离心后取上清液(约4~5 g蜕膜组织可获取1 ml蜕膜组织液)。另选择5名18~24岁健康未孕妇女(自愿者),取其外周血,获取正常NK细胞及淋巴细胞供实验用。 2.淋巴细胞的制备:将健康未孕妇女的外周血,经磷酸盐缓冲液稀释并加入淋巴细胞分离液后离心,收集淋巴细胞,调至细胞含量为5×105个/ml。 3.NK细胞活性测定:将已制备的淋巴细胞 (含NK细胞)与经放射性同位素3H-胸腺嘧啶标记的K562细胞 (NK细胞特异性靶细胞)混合,分别加入非早孕、早孕妇女血清及蜕膜组织液作为实验孔(分别为对照组、早孕血清组、蜕膜组织液组),另设自然释放孔(无淋巴细胞及血清、蜕膜组织液)。分别加入小牛血清0.1 ml,置5%二氧化碳孵育箱内,37℃、48 h后分别收集各孔内细胞,冲洗后经液闪计数器测定未被杀灭的K562细胞内3H-胸腺嘧啶的每分钟放射次数(counts per minete,CPM),以此观察NK细胞活性的变化。观察结果按下列公式计算。
4.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测定(淋巴细胞增殖刺激试验):将已制备的淋巴细胞与植物凝结素、放射性同位素3H-胸腺嘧啶 (中国科学院上海核研究所提供)及10%小牛血清0.1 ml混合,分别加入等量非孕、早孕妇女血清及蜕膜组织液(分别为对照组、早孕血清组和蜕膜组织液组)。置5%二氧化碳孵箱,37℃、72 h后,分别收集各孔淋巴细胞,经液闪计数器测定淋巴细胞增殖时摄入细胞内的3H-胸腺嘧啶的CPM,以此观察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变化。 三、统计学方法 结果以±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法处理。
结果
一、正常未孕、早孕妇女血清及蜕膜组织液对NK细胞活性的作用 早孕血清组及蜕膜组织液组NK细胞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蜕膜组织液组显著低于早孕血清组(P<0.01)。见表1。
表1 3组妇女NK细胞活性及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比较(±s)
组别 总例数 NK细胞活性 (%) 淋巴细胞增殖功能 (CPM) 对照组 25 46.1±3.2 4883±643 早孕血清组 32 35.8±3.0 3689±456 蜕膜组织液组 32 19.1±2.9 2059±288
二、非孕、早孕妇女血清及蜕膜组织液对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作用 早孕血清组及蜕膜组织液组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蜕膜组织液组显著低于早孕血清组(P<0.005)。见表1。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产妇与新生儿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分泌期及孕早期子宫内膜巨噬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的测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