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入治疗在小儿腹部恶性肿瘤的应用 |
|
般资料:1997年7月~1998年6月我院对12例小儿腹部巨大恶性肿瘤进行手术前介入治疗,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最小者2个月,最大者7岁。肝母细胞瘤6例,神经母细胞瘤3例,肾母细胞瘤2例,肾上腺皮质癌1例。肝母细胞瘤6例中2例因肝肿瘤巨大需行两次介入治疗。 方法:采用Seldinger’s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尽可能采用较细较软的导管(4F或5F),以便导管能顺利进入靶血管。造影了解肿瘤供养动脉的情况,将导管插至二级以上分支,超选择进入肿瘤供养动脉。从动脉内一次性灌注化疗药和栓塞剂。按肿瘤类型注入一疗程2/ 3至全量的化疗药物。化疗药选择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并联合用药。栓塞剂采用明胶海绵粒加碘油或白芨微球,栓塞肿瘤微小动脉。
结 果 12例中,8例于介入治疗后次日~70日手术,7例完整切除肿瘤。1例肝母细胞瘤介入治疗后1个月行剖腹探查,见肿瘤缩小,但侵犯肝门部无法手术切除。8例手术患儿栓塞前后肿瘤变化见表1。其余4例介入治疗肿块缩小。12例随访追踪,最长1年,手术切除后4例无瘤生存;2例肝母细胞瘤手术后出现黄疸、AFP仍升高;另外2例肝母细胞瘤手术后肿瘤复发而死亡。4例未手术者,肿瘤均明显缩小,但因介入治疗前已有全身转移,仍需继续行全身化疗,或因患儿家庭经济状况暂不能手术。
表1 8例手术患儿栓塞前后对照及手术所见
病例 性别 年龄 疾 病 栓 塞 前 栓 塞 后 手 术 所 见
1 男 2个月 肝母细胞瘤 B超示肝左内叶、右前叶肿瘤8.0cm×7.3cm,CT肝肿瘤6.5cm×7.8cm,血AFP156 000μg/L。 CT示(栓塞1个月后)肿瘤5.5cm×7.2 cm边界清楚,碘分布基本均匀,部分欠缺。血AFP(栓塞2周后)84 000μg/L。 肝门中央、左内叶及右前叶有巨大肿物20.0cm×18.0cm× 15.0cm。
2 女 6个月 肝母细胞瘤 CT示肝右叶肿瘤9.0cm×7.0cm,血AFP301 000μg/L。 CT示肝右叶肿瘤缩小7.0cm×5.5cm,边界清楚,血AFP(栓塞2周后)15 3 000μg/L。 肝内肿块位于右前、后叶、左内叶,大小约10.0cm×8.0cm×6.0cm,仅部分右后叶左外叶正常。行肝右三叶切除,剩下肝5.0cm×4.0cm×1.2cm(约为15%)。
3 男 1.5岁 肝母细胞瘤 B超示肝肿瘤16.0cm×12.0cm,CT肝右叶肿瘤7.5cm×10.0cm ,血AFP 24 358μg/L。 CT示肝肿瘤6.5cm×9.2cm(栓塞1 个月后)碘油充盈边缘,部分不均匀,缺少碘油。CT肝肿瘤6.0cm×7.5cm (再次栓塞1个月后),血AFP(栓塞1个月)47 400μg/L。 肝右叶肿块18.0cm×16.0cm,占据右半肝、部分延及左内叶,已侵犯肝包膜。行肝右三叶切除,余下左外叶20.0cm×15.0cm。
4 男 2.5岁 肝母细胞瘤 B超示肝肿瘤10.5cm×6.7cm,CT肝左叶巨大肿块8.0cm×9.0 cm,血AFP34 200μg/L。 血AFP(栓塞1个月后)4 000 μg/L 。 左半肝肿物,呈结节状,10.0cm×8.0cm×7.0cm,行左半肝切除。
5 男 2.5岁 肝母细胞瘤 B超示肝3、4、5、6、8段占位性病变14.4cm×18.6cm,CT肝右叶大部左内叶肿块8.0cm×9.0cm,8.0cm×8.0cm,血AFP3 863 208μ g/L。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对血小板膜受体的影响 下一个医学论文: 儿童实体肿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