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子宫颈炎患者子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和沙眼衣原体的检测 |
|
包其郁 张丽芳 朱雪琼 王玉环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单纯疱疹病毒(HSV)和沙眼衣原体(CT)是引起性传播疾病(STD)的主要病原体,且与宫颈疾病,尤其是宫颈癌的发生相关。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在妇产科门诊就诊的慢性宫颈炎患者HPV、2型HSV(HSV-2)和CT的感染情况进行了检测。 一、 资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92例为1995年11月至1996年11月间就诊于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的慢性宫颈炎(伴不同程度宫颈糜烂)患者(观察组),年龄18~67岁,取其宫颈脱落细胞;并采集同期间在门诊体检,宫颈口外观正常、光滑、无炎症的育龄妇女宫颈脱落细胞标本48份为对照组。 2. 标本处理:脱落细胞标本用pH7.0、66 mmol/L磷酸盐缓冲液洗涤,离心后用蛋白酶K于55℃水浴作用3小时,再于95℃10分钟灭活蛋白酶K、收集离心后的上清液,-20℃冰箱保存备用。 3. HPV、HSV-2和CT测定:采用PCR方法。总HPV、HSV-2和CT检测试剂盒购自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各试剂用量及实验步骤按说明书进行。HPV亚型(6、11、16和18型)引物由澳大利亚Queensland 大学周健博士惠赠。试剂用量为每50 μl反应体系中,含各型引物50 μmol/L,4种脱氧三磷酸核苷各200 μmol/L,TaqDNA聚合酶1.5U,模板用量10 μl,反应步骤为92℃ 60秒变性、55℃ 120秒复性、72℃ 90秒引物延伸,共进行35个循环。每次设试剂空白管和已知阳性模板管对照,扩增产物经2%琼脂糖凝胶电泳,溴乙锭染色,在紫外光下观察结果并照相记录。 4. 统计学方法:两组病原体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二、 结果 1. 两组HPV、HSV-2和CT的检测结果:观察组检出HPV、HSV-2和CT分别为43例(47%)、30例(33%)和22例(24%),对照组分别检出6例(13%)、4例(8%)和1例(2%)。两组间3种病原体的检出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观察组病原体总检出率为74%(68/92),与对照组病原体总检出率(23%,11/48)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观察组2种或以上病原体检出率为24%(22/92),而对照组无多重病原体检出者;轻度、中度和重度宫颈糜烂者总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54%(15/28)、72%(21/29)和91%(32/35)(P<0.01),随着宫颈糜烂程度的增加,多重病原体检出率也显著增高,见表1。 2. 观察组患者不同年龄者的3种病原体检测结果:各年龄段(18~25岁、26~35岁、36~45岁和46~67岁)病原体总检出率分别为96% (22/23)、74%(26/35)、64%(14/22)和50%(6/12),其中单一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70%(16/23)、46%(16/35)、41%(9/22)和42%(5/12),多重病原体检出率则分别为26%(6/23)、29%(10/35)、23%(5/22)和8%(1/12)。 各年龄段病原体总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18~25岁者检出率最高。 3. HPV亚型分布: 43例检出一个或多个HPV亚型,16型和18型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6%(24/43)和40%(17/43),6型和11型的检出率分别为5%(2/43)和2%(1/43);单独检出16型或18型28例(65%),同时检出16型和18型5例(12%)、6型和18型1例(2%),6、11和18型 1例(2%)。 三、讨论 本研究HSV-2及CT的检出率与国内的报道[1,2]接近,尚未见对该组患者上述3种病原体联合检测的报道。 HPV约有100多个亚型,6和11型主要引起生殖道尖锐湿疣 ,16和18型主要引起宫颈癌[3]。本资料中HPV16或(和)HPV18型阳性者占81%(35/43),说明与宫颈糜烂有关的HPV以16和18型为主,有潜在癌变危险。
表1 HPV、HSV-2和CT在不同程度宫颈糜烂患者(观察组)及对照组中的检出情况
组别 总 例 数 病原体 总检出 检出单一病原体 检出两种及以上病原体 HPV HSV-2 CT HPV+CT HPV+HSV-2 CT+HSV-2 HPV+HSV-2+CT 例[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 例临床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左旋门冬酰胺酶联合化疗鼻腔自然杀伤 T细胞淋巴瘤11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