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正文  

生活方式与肥胖的关联性研究

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饮酒、饮食、睡眠质量、坐姿时间和体育锻炼。见表2。表1 肥胖相关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因素 回归系数回归系数表2 肥胖相关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因 素 回归系数回归系数

  3 讨 论

  肥胖症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体质量增加、脂肪积聚过多所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2]。肥胖症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患病率迅速上升,已成为全球性的流行疾病。本研究结果显示,青岛市成年人的肥胖患病率为12.7%,其中,男性肥胖患病率为14.4%,女性为11.0%,男性的肥胖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与1994年人口普查资料标准化后市区、近郊和远郊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4.72%、2.13%、1.41%相比[3],青岛市成年人肥胖人数逐年增加,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肥胖患病率的上升,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主要是社会环境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营养状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现代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产生较大影响。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饮酒、饮食、睡眠时间、睡眠质量、每周工作时间、每天坐姿时间和体育锻炼是影响肥胖的危险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饮酒、饮食、睡眠质量、坐姿时间和体育锻炼是影响肥胖的危险因素。其中,年龄与肥胖患病率显著性关联(OR=2.274),随着年龄的增长肥胖患病率不断上升。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认为, 年龄是肥胖症发生率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3]。饮酒与肥胖存在关联性,每周饮酒5~7次人群的肥胖患病率是不饮酒人群的1.582倍。饮酒次数越多,肥胖的患病率越高。不良的饮食习惯是肥胖最重要的危险因子。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动物性食品、脂肪等高热能食品和高盐饮食摄入明显增加,导致肥胖患病率增加。研究已经证实,机体摄入过多能量的75%都被储存起来。受遗传因素影响,体质量超标与肥胖者食欲更好,对膳食脂肪感兴趣,摄入的热量超过机体消耗,导致过剩的能量转化为脂肪在体内贮藏。可见饮食行为因素在体质量超标与肥胖的形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旺盛的食欲和喜好高能量食品则是导致其发生的危险因素[4]。本研究显示,睡眠质量好的人患肥胖的概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值得我们关注,应加强对这部分人群有关睡眠知识的宣传,过多的睡眠也会影响身体健康,应督促其加强活动[5]。静态时间越长,肥胖患病的概率越高。每天坐姿时间在9 h及以上人群肥胖的相对风险是每天坐姿时间在3 h以下的1.718倍。肥胖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不平衡所致。有两种行为可能与能量不平衡有关,即能量摄入过多和体力活动不足。每日的总能量消耗包括基础和静息代谢消耗、食物的生热作用和体力活动。其中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变化最大,因为它是最容易变动的。最新研究提示,活动量少的现代生活方式是肥胖人数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体育锻炼也是影响肥胖的重要因素,不锻炼者肥胖的相对风险是经常锻炼者的0.851倍。体育锻炼会改变人体能量代谢对有关激素的调节水平, 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而且适宜强度的运动能使机体脑胰岛素水平升高, 而脑胰岛素有抑制食欲、增加机体产热的作用。人体24 h的能量消耗由基础代谢

率、食物热效应和体力活动所消耗的能量组成。对于一个久坐的人, 基础代谢率约占每日能量消耗总量的70%,食物热效应消耗约占10%,多余的则贮存起来。运动不足不仅仅是单纯的能量消耗减少,还在肌肉组织对胰岛素抵抗的形成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综上所述,年龄增长、高脂肪和高盐饮食、经常性饮酒、静态生活方式增多和体育锻炼不足是导致体内脂肪蓄积从而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影响肥胖的因素中除了遗传因素外,有很多主观因素是可调控的,如减少肉类食物的摄入、增加体育锻炼及减少汽车的使用等。社会各界应多形式、多层次、多途径地开展关于体育锻炼及合理营养膳食的宣传工作,以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改善体育锻炼负荷量小、营养不合理的状况,以积极的生活方式来防控肥胖。

【参考文献】
    [1]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 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2,23(1):510.

  [2]闫胜利,王颜刚,赵世华,等. 青岛地区肥胖症流行特点的研究[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5,41(1):5257.

  [3]中国卫生部疾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从老年人生活方式谈社区卫生服务对策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探讨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截瘫患者生活质量
    护理管理者领导行为和方式的测评研究
    手术方式对小肝癌术后复发及生存的影响
    病窦综合征转为持续性心房颤动对运动耐
    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  应付方
    中国青少年生活事件检查表编制报告
    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上尿路取石术后内 外引流方式的比较
    胎头高直后位的产程特点与分娩方式的选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