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正文  

自学位管理档案看医学同等学力硕士教育的发展

of 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KEY WORDS] Education, medicine, graduate; Degree file; Data collection

  开展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医学硕士学位工作,是全面贯彻我国学位条例,有效改善并提高各医疗单位和医学高等院校现有人才队伍素质,多渠道促进我国医学高级专业人才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我院从1946年建校至今,在长达6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扎实深厚的医学教育基础,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的医学专业人才,因此在山东省乃至全国铸就了较高的医学教育声誉,这就为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7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开展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医学硕士学位工作,我院成为首批获准开展此项工作的试点单位。本文通过对我院1999~2008年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档案的整理分析,探讨我院医学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教育的发展特点和趋势,对今后我院医学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教育的发展提出建议。

  1 材料与方法

  搜集我院1999~2008年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档案,整理相关资料,从我院授予同等学力硕士学位人数、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学科的学科建设以及各学科点授予硕士学位人数等3个方面着手,建立相关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1]。

  2 结 果

  2.1 我院1999~2008年授予硕士学位人数

  1999~2008年,我院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人数分别为15、52、15、52、79、168、205、165、303、162、212、190人,授予总人数达1 551人。

  2.2 我院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学科及研究方向

  截至2008年,我院已有8个一级学科、38个二级学科招收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涉及研究方向达152个(见表1)。

  2.3 我院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学科所授予硕士学位的人数

  在我院下设的8个一级学科中,授予硕士学位人数最多的学科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两个学科点,授予总人数达1 370人。其他学科授予硕士学位人数相对较少,除中西医结合、公共管理两个新开设的学科外,生物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等学科授予学位人数较少。见表1。

  表1 青岛大学医学院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学科、研究方向数量及各学科授予人数情况一级学科名称二级学科(个)研究方向(个)授予学位人数生物学621 15基础医学618 347临床医学18771 023口腔医学28 49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7 48中西医结合18 0药学210 67公共管理13 2

  3 讨 论

  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这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医学同等学力硕士教育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三个面向”的指导[2]。自1997年至今,我院始终坚持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在本院深厚的医学教育基础上,快速稳步发展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教育,以适应我国医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10年来,我院逐步在授予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数量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1999年,我院共授予硕士学位103人,其中同等学力硕士仅为15人,占当年硕士学位总授予人数的14.5%。1999~2008年,我院共授予硕士学位3 000余人,其中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人数已达到1 551人,超过硕士学位授予总数的50%,该数据表明我院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教育已经达到了较大规模,走上了一条快速增长、平稳发展的道路。

  与此同时,我院更加注重同等学力硕士的培养质量。医学同等学力硕士教育以培养拥有较高科研能力的医学专业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医学科研能力及临床操作技能为主。为了提高同等学力硕士的教育质量,学院在第一阶段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加强高等医学基础理论和医学科研理论的教学环节,第二阶段课题开展过程中着重医学专业理论、临床技能和医学科研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掌握必备的高等医学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又同时培养了独立科研攻关的能力。

  随着我院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工作的不断发展,学院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同等学力硕士教育专业结构体系。截至2008年,我院已有8个一级学科、38个二级学科招收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涉及研究方向达150余个。学院在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教育的专业设置方面基本上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自学
    创建护理自学考网络教学意义的探讨
    会计信息系统在单位管理系统中的地位和
    高等护理自学考试学员的临床实习带教
    整体护理到位管理
    分娩期孕妇体位管理的效果观察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