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宫肉瘤组织DNA含量和细胞增殖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
|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来源 选择1980~1994年间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广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75例子宫肉瘤患者的子宫蜡块。核实原诊断并对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重新进行判断。患者平均年龄48岁。绝经前患者47例,绝经后患者28例。7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35例患者辅以化学治疗(化疗),其中28例患者化疗2年内达6个疗程或以上; 7例患者辅助放射治疗(放疗),其中术前放疗2例,术后放疗5例。 子宫肉瘤的病理类型根据美国妇癌协会标准,分为子宫平滑肌肉瘤45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5例、子宫恶性苗勒管混合瘤15例;临床分期根据FIGO标准,分为I期38例、II期14例、III期12例、IV期11例。75例中子宫平滑肌肉瘤45例,其中26例为I期(原发性16例,继发性10例);病理分化程度为高分化19例、中分化12例、低分化14例。 所有患者均随访,随访时间为3~10年,其中存活32例,死亡43例。 二、方法 采用FCM测定肿瘤组织中的DNA含量及细胞增殖水平[2]。 1.标本制备:选择组织结构典型的蜡块,不同部位切取50 μm的厚片组织3~5片,以二甲苯脱蜡,乙醇和蒸馏水梯度水化,然后用0.5%的盐酸胃蛋白酶消化组织,经过滤、漂洗、低速离心(600 r/min)后,除去细胞碎片,即得到单细胞悬液。用溴化乙锭(EB)一步插入法行细胞核染色。 2.FCM检测:用美国Coulte公司生产的型号为EPICS ELITE的流式细胞仪检测,检测时用EB染色的鸡红细胞悬液标准仪器,使变异系数(CV)稳定在(5±2)%以内,每份样本检测10000个以上细胞,由计算机计算DNA含量及细胞增殖水平。 三、判定标准 1.DNA含量:用DI表示相对DNA含量,以平均道数值(均道值)表示平均DNA含量。计算公式为:
DI在0.9~1.1之间为二倍体,DI<0.9或>1.1则为异倍体。 2.细胞增殖水平:用SPF、PI表示,两者也反映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3,5]。计算公式为:
SPF值以20%为界,将子宫肉瘤患者分为SPF>20%、SPF≤20%两组; PI值以22%为界,将子宫肉瘤患者分为PI>22%、PI≤22%两组。 四、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Fish精确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用Cox比率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回归分析。
结果
一、子宫肉瘤组织DNA含量及细胞增殖水平的检测 75例子宫肉瘤组织中,二倍体14例,占19%,异倍体61例,占81%。DI平均为1.27±0.20, SPF平均为(18.9±6.3)%,PI平均为(20.6±6.2)%。 二、 DNA倍体、DI及SPF、PI与临床病理特征 1.DNA倍体、DI及SPF、PI与临床分期:I、II、III、IV期子宫肉瘤的异倍体率、DI及SPF、PI值逐渐增高,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子宫肉瘤临床病理特征与DNA含量 和细胞增殖水平的关系
项别 总例数 DNA 异倍体 率(%) DI (±s) SPF (%,±s) PI(%, ±s) I期平滑肌肉瘤 继发性 10 70 1.13 ±0.13 15.8 ±5.0 18.8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羟基喜树碱和topotecan对人卵巢癌细胞株体外作用的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米非司酮对人绒毛膜癌细胞株体外作用的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