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正文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关系

性癌(卵巢癌)的关系,多年来,一直处于不断的争论和探索中。现对我院收治的卵巢癌合并异位症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资料与分析

  从1982年4月至1995年12月,我院收治卵巢癌371例,其中20例合并异位症,占同期我院行开腹手术及腹腔镜诊断治疗的异位症的1.1%(20/1848)。本研究将此20例与其余351例未合并异位症的病例(其中内膜样癌38例,透明细胞癌39例)进行对照研究。不同病理类型的卵巢癌合并异位症的发生率见表1。

表1371例卵巢癌的病理类型及其合并异位症的发生率


病理类型 总例数 合并异位症
例数 百分比(%)
内膜样癌 38
11
28.9

透明细胞癌 39 7 17.9
腺癌 59 1 1.7
浆液性乳头状腺癌 136 1 0.7
其他 99 0 0.0
  合 计 371 20 5.4

 

  一、一般资料
  合并异位症20例病人的年龄30~66岁,平均年龄47岁。其中未绝经12例(60.0%),围绝经期5例(25.0%),已绝经3例(15.0%)。20例中,9例(45.0%)有痛经,其中3例痛经严重;7例无痛经,4例未描述。下腹疼痛8例(40.0%)。入院诊断为卵巢癌14例(70.0%),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占20.0%)。有异位症病史,并曾行孕激素治疗的有2例(10.0%),其中有1例51岁,于绝经半年时出现下腹疼痛的症状,并发现有盆腔包块而以卵巢癌收入院的。
  二、异位症病灶部位
  20例中,有18例异位症病灶位于卵巢,2例位于盆腔腹膜。符合Sampson诊断标准[1]的16例病灶位于卵巢,占同期异位症总数的0.87%(16/1848),其中3例可直接观察到良性异位灶转变为交界性瘤再转变为癌的过渡形态。另外2例异位症病灶分别位于两侧卵巢。
  三、临床期别及肿瘤分化
  根据FIGO分期,20例中临床分期I期5例(25.0%),II期4例(20.0%),III期10例(50.0%),复发1例(5.0%)。20例中,内膜样癌11例,透明细胞癌7例,腺癌和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各1例。将内膜样癌和透明细胞癌这两种主要病理类型中合并与未合并异位症病人的病理分化进行比较。合并异位症的病人细胞分化较好,未合并异位症的病人多表现为低分化。
  四、治疗与预后
  采用手术+化疗的方案。20例均做了肿瘤细胞减灭术,19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并均进行了以顺铂为主的化疗。随诊至1996年6月,20例中死亡6例(30%),存活12例(60%),其中内膜样癌8例,透明细胞癌4例,随诊年限为9个月至11年。失访2例(10%)。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统计,20例总的5年生存率为59.48%,其中内膜样癌为77.38%,透明细胞癌为51.34%。同时,未合并异位症病人的内膜样癌及透明细胞癌病例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8.09%及31.07%。

讨论

  一、卵巢癌合并异位症的发生率
  Sampson诊断标准,是目前判断癌组织是否由异位内膜组织癌变而来的被广泛接受的诊断标准[1-4],即癌组织与异位内膜组织位于同一卵巢上;两者共存的卵巢为原发灶,而不是其他部位转移而来;癌组织中有特征性的内膜间质包围的内膜样腺体,病灶中的陈旧性出血也有助于诊断。本研究结果中,异位症合并卵巢癌的机率为1.1%,基于Sampson诊断标准,癌变转化率为0.87%,与文献报道的0.7%~1.0%较一致[3]。但由于癌组织生长旺盛可能破坏原发的内膜异位灶和交界组织,若病理取材不够充分,将导致一些内膜异位灶被遗漏。本研究中有2例异位灶与癌组织分别位于两侧卵巢,但该2例癌肿体积均较大(直径>15cm),其异位内膜也可能早期位于癌组织原发灶内而后为生长旺盛的癌组织所排挤或破坏,从而掩盖了其与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关系。2例异位内膜位于盆腔的病人,也未在双侧卵巢上同时见到癌组织和内膜异位灶,但同样不能完全排除合并发生的可能性。本研究仅对同期住院行手术治疗的内膜异位症病人进行了统计。因此,异位症病人的恶变率也可能不准确。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T药铜宫内节育器临床效果观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子宫颈癌组织中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子宫胎盘病理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25例临床分析
    1例子宫内膜癌病人的整体护理
    经子宫颈冲洗宫腔收集滋养细胞进行产前
    改良式子宫被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
    乌鸡调经丸对动物子宫和卵巢的影响
    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与低剂量炔诺
    消化道缝合器在子宫及附件切除术中的应
    微卫星不稳定性及DNA错配修复系统与子
    子宫内膜癌放射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隐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