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常早孕蜕膜非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的实验研究 |
|
学科学院北京肿瘤研究所提供;昆明白小鼠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饲养场提供,共20只。 二、方法 1.蜕膜细胞培养:将蜕膜组织洗涤、剪碎,用0.1%胶原酶于37℃水浴中振荡消化后,通过静置沉淀法获取单个分离的蜕膜细胞。将蜕膜细胞置于含10%胎牛血清(FCS)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于37℃、5%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6~7天直至细胞汇合。弃去旧的培养液及悬浮于其中的蜕膜淋巴细胞,换入新鲜的培养液。于继续培养后12、24、48小时收集蜕膜细胞培养的上清夜,冻干备用。 2.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PBL)分离:无菌采集正常献血员肘静脉血,经肝素抗凝,加在比重为1.077±0.002的淋巴细胞分离液液面之上,1 000 r/min离心20分钟,取交界面hPBL。将于培养12、24、48小时采集的蜕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与hPBL放于96孔板内,37℃、5%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作为实验组,不加上清液者为空白对照组。 3.T淋巴细胞转化:在两组中加入0.04%的植物血凝素(PHA),继续培养72小时,在最后4小时于96孔板中加入0.5 μCi氚-胸苷(3H-TdR)。培养结束后收集淋巴细胞,液闪仪测定每孔的脉冲指数(cents per minute, CPM),按公式计算抑制率:抑制率(%)=[(空白对照组CPM值-实验组CPM值)/空白对照组CPM值]× 100%。 4.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测定:在两组的每孔中滴加1×105个 51铬酸钠(Na251CrO4)标记后的K562细胞,使靶细胞与效应细胞之比达到1∶25。实验同时设置自发释放组(K562细胞悬液100 μl+培养液100 μl)及最大释放组[K562细胞悬液100 μl+0.05%乙酰基苯基聚乙二醇(NP-40)]。效、靶细胞于继续培养4小时后,取其上清液,γ-闪烁仪测定各孔CPM值,按公式计算杀伤率及抑制率:杀伤率(%)=[(实验组CPM值-自发释放组CPM值)/(空白对照组CPM值-自发释放组CPM值)]× 100%。 5.淋巴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2(IL-2)的测定:采用活化的淋巴细胞母细胞法。取小鼠脾淋巴细胞,用5 μg/ml刀豆素A(ConA)在37℃、5%二氧化碳条件下培养48小时后,配成1~10×106个/ml浓度,加入两组的96孔板里,继续培养24小时,收集小鼠脾淋巴细胞,液闪仪测定每孔的CPM值。 6.B淋巴细胞分泌IgG的测定:采用一步温育双抗加聚二乙醇法。将25 μg/ml葡萄球菌A蛋白(SPA)加入上述两组的96孔板内,培养6天后取上清液。用γ-计数仪测定各孔CPM值,并计算其抑制率。 三、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计算机Slide统计软件进行分析。CPM的测定值以±s表示,t检验确定差异的显著性。
结果
一、蜕膜细胞上清液对T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 培养12、24和48小时3个时相实验组的CPM值分别为5722±561、4628±743、5287±785,与空白对照组的5986±459相比, 实验组的CPM值均降低,24小时实验组的CPM值降低最为显著(P<0.05),其抑制率分别为3.6%、22.7%和11.7%。 二、蜕膜细胞上清液对NK细胞活性的影响 空白对照组的CPM值为9 511±719,自发释放组的CPM值为534±40,最大释放组的CPM值为64747±893,培养12、24和48小时的实验组的CPM值分别为4836±293、6377±453和7 841±499,前两者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空白对照组的NK细胞杀伤率为14.0%,培养12、24和48小时的实验组的杀伤率分别为6.7%、9.1%和11.4%,其抑制率分别为52.3%、34.9%和18.6%。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应用复方醋酸环丙孕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及合并耐氯菧酚不育的探讨 下一个医学论文: 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的凋亡与增殖的研究
|
|
|
|
|
|
|